┊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以望复关。 (《诗经?氓》) (2)夙兴夜寐, 。 (《诗经?氓》) (3)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 。(屈原《离骚》) (4)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6)?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_。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二)完成课内文言文试题(6分) 3.下列各组,与例句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例:惟利是图 A.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仕宦于台阁???????????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①何以解忧?????????????②不吾知其亦已兮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坐当斩 坐:犯罪 B. 何来谒王 谒:拜见 C. 顾王策安所决耳 顾:回头看 D. 王素慢无礼 素:向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3分) ①常从人寄食饮 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萧何告诉汉王,假如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 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 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胯下爬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 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3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0.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85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备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不纳丞相之言”所指何事?刘备是如何托孤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第95回选段,回答问题。 忽报马探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 “大事去矣”的“大事”指什么? 答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2分)如何理解此矛盾?(4分)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 一14题。 另一种呼唤 黄晓萍 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 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 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汨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淳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题目命名为“另一种呼唤”,表明作者极力反对把屈原的形象神化的观点。 B.文中写到刘勰、司马迁等人把屈原的名句悬于案头,说明了屈原对后世影响深远。 C.文章对屈原故里秭归古城的描写,是为了批评现代人没有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 D.作者认为屈原怀石投江和写《离骚》是文人的迂腐,但不影响屈原精神光照千古。 E.文章结尾一段的描写,是对家乡人把屈原像贴在门上、他魂归故里的形象化描写。 13.“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一句有什么含意?(4分) ? ? 14.文章主要是写屈原,为什么却从钟馗像写起?(6分) ?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兰亭雅集那天,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提起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他们宴乐诗文的序言“兰亭集序”。那时的王羲之不会想到,这份一 (cù)而就的手稿,以后将成为被代代中国人记诵的名篇,而且为后来的中国书法提供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坐标。后世的所有书家,只有翻过临摩这座高山,才可能成就己身的事业。 答: 16.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B.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热烈的红色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手法,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诞生了美轮美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C.有关专家认为,方便食品将是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在主食上,方便面则是首当其冲,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D.这家饭庄已经过彻底翻修,与他当年光顾的时候大不一样;加盖了楼层,营业面积扩大了几倍,内外装潢也有天壤之别。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龙海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一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做买卖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人们大都厌恶他。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 淮阴县屠户中的青年里有人侮辱韩信道:“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小如鼠的。”并趁机当众羞辱他说:“韩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于是仔细地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便俯下身子,从他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匍匐在地。满街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待到项梁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持剑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作了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却不予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仍然不为人所知。做了个管仓库粮饷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法,应判处斩刑,与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遭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恰好看见了滕公夏侯婴,便说道:“汉王难道不想得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啊!”滕公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外表威武雄壮,就释放了他而不处斩,并与他交谈,欢喜异常,随即将这情况奏报给了汉王。汉王于是授给韩信治粟都尉的官职,但还是没认为他有什么不寻常之处。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骂萧何道:“你为什么逃跑呀?”萧何说:“我不敢逃跑哇,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啊。”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呀?”萧何道:“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已是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找,说追韩信,纯粹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将领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却是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啊。大王您如果只想长久地在汉中称王,自然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倘若您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汉王说:“我也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够忧郁沉闷地长久居住在这里呢?”萧何道:“如果您决计向东发展,那么能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若不能使用他,他终究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他作将军吧。”萧何说:“即便是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道:“那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召见韩信授给他官职。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要任命大将军了,就如同呼喝小孩儿一样,这便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啊。您如果要授给他官职,就请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坛台和广场,准备举行授职的完备仪式,这才行啊。”汉王应允了萧何的请求。众将领闻讯都很欢喜,人人各自以为自己会得到大将军的职务。但等到任命大将军时,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惊讶不已。 11. (6分) (1)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2分)?? (2)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考动机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 12. A、C(A项,屈原既有崇高的神的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另一种”并不排斥前一种; C项,古城的描写,是为了说明屈原也是一个人,具有人性的一面。) 13.(4分)“愤怒地随水而去”的意思是屈原矢志报国却惨遭流放,愤而投江;(2分)“留恋地随水而归”的意思是屈原因为思念故国、亲人而魂归故土。(2分) 14.(6分)①将屈原与钟馗相联系,说明作为人的屈原已被神化,受百姓朝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钟馗是镇邪避妖打鬼的神,为民造福;而屈原有忠心为国、情系苍生而九死不悔的精神,二者的精神品质相似;③引出下文,为后文表达应将屈原还原为真实的人作铺垫。 15.(1)蹴;(1分) (2)把“摩”改为“摹”(1分) (3)把引号改为书名号(1分) 16. C (A、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境界。 B、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C、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D、比喻差别极大。) 17. (7分)答案示例: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