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714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5/24 15:28:2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凤城高中2013级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郑海涛 审题人:李福祯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l~3题。

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坏,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甲”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乙”,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气焰较多回肠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饱满/满足),气力是否(充沛/充分)。一个人独(念/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朗诵 回肠捭(bǎi)阖 B.枭(xiāo)雄 起伏叠宕

C.资深 嗫(niè)嚼吞吐 D.气焰(yàn) 慷慨激昂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饱满 充沛 诵 B.满足 充沛 诵

C.饱满 充分 念 D.满足 充分 念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生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既可以学会寻章摘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也可以对精彩段落避行分析,从而提高表达和鉴赏能力。

B.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循序渐进,不专心专意,不持之以恒,即使仅凭一时突击而取得了好成绩,也只不过是平地楼台而己。

C.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

D.著名新闻记者蔡榆在他的《瓯·阅》一书的《后记》中写道:回想自己这10余年的新闻从业经历,顶着“无冕之王”的光环,却马齿徒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四部门联合通告指出,司法机关对2015年12月1日前来自动投案的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B.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

C.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都要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有园上、离家近、上得起,但目前两者在经营理念上却存在着较大分歧。

D.鉴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普通市民比较陌生,我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便顺利推进登记工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瘳”,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朱建信《文化的高度才是力量》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惕美国的文化输入,增强忧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反对不加辨别地弘扬传统文化,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C.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

D.积极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7.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中,只有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科学、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力量,才值得大力弘扬。

B.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C.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8.根据文意,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美国立国史较短,其产品和技术也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B.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里面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

D.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泰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录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日:“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雠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C.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

A.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秦人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中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5分)

②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士”抱负远大,意志坚定,承担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表现自己的美德。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分)

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昕到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示例中的画线部分,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另写几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

文学,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母亲,①_______,②_______;你是黄河长江,是日月星辰。③_______,④_______。

18.请简要描述漫画《措施》的内容,并写出漫画讽刺什么现象?(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姑苏看水

张宏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④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⑤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⑥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剌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关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⑦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⑧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⑨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获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竞被抽干,“以粮为娴”时被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⑩“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著。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9.第①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①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2分)

②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2分)

21.第⑤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其中“好”与“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睡”去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东省莱芜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山东省烟台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份统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山东省淄博市2016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检语文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语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