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商丘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4页。共六大题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叶恭绰(1881—1968),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一生在诗词书画方面有不少贡献。叶恭绰的书法,一反清代“馆阁体”①的潮流,是从清代的“正统”书法中解放出来的。他认为“清代白折大卷盛而书法亡,必须脱出羁绊”,所以他的书法气魄沉雄,丰姿挺劲,一扫清代以来的呆滞衰弱风气。他融会百家之长而自成一格。 叶恭绰说:书法应当以篆、隶为根本。他认为学书应以出土木简,汉、魏、南北朝石刻和晋、唐人写经为基础。他主张写碑,而不赞成临帖。他的意思是,毛笔写字本来就易软弱,再临摹古人手写的帖,就愈易萎靡。碑经过刀刻在石头上,字体刚劲,临摹时骨架挺拔,便于初学,这原是清代嘉庆、道光(19世纪初)以后流行的“崇碑黜帖”的说法。他认为我国中世纪的宋、元两代,会篆、隶的人不多,所以字帖一时盛行,其实都只是王羲之一家的统绪,道路是狭窄的。等到明朝中叶以后,研习金石的风气逐渐开始,明末的王铎、傅山这些人出来,就大大地突破书法的旧框框,他们中的高手,能够和沿袭宋、元正统的董其昌争一席之地。清康熙帝崇尚董体,成为风气,到了乾隆时代,终于形成每况愈下的情况,因此包世臣、邓石如这些书法家出来,崇碑之说大昌,董其昌的流派才逐渐失去势力,书法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叶恭绰认为这和当时经学之提倡今文家,词学推尊五代、北宋,同是学术上“穷则思变”的表现。其后何绍基、康有为、吴昌硕这一代书法家出来,便开始打破科举考试中大卷白折书体的桎梏。 叶恭绰对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提出写字要“腕活指死”的主张是深以为然的,他认为道出了书法的要点。他说:在钟繇、王羲之时代,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古人执笔写字都是“悬肘”,而不像后来写字时把手肘和手腕都靠在桌子上。到唐代还是如此。后来有了桌椅,写字便习惯于两手伏案而不再悬肘,这是生活资料的改变影响了书法的结果。伏案写字为什么不如悬肘呢?原因很简单:由于肘和腕都没有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