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拉塞卡(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0.19至1995.08.21)。 印度裔天文学家, 生于拉合尔(现属巴基斯坦)。20岁前在印度受教育。 1930 年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普雷斯顿大学(Presidency University)物理系。同年夏天,获政府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研究生期间,提出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即: 一个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1.44倍以上时,当其氢核燃尽,将不可能变成白矮星,而会继续坍塌收缩,变成体积比白矮星更小,密度比白矮星更大的星体,甚至于会坍塌成一个点。1933年10月获博士学位。1936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聘请为助理研究员,并负责编辑芝加哥天文物理杂志。1937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53年成为美国公民,两年后被选为美国院士,其后一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从事科学研究。1962年获皇家学会金质奖章。1967年由美国总统授予国家科学奖。1983年由于“对黑体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的理论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5年逝世于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