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科普知识 -> 科普热点 -> 生化科技 -> 正文

古生物学家称恐龙至今还在天上飞

作者:文立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3-7-21 22:28:03阅读:
字号:|

  前不久,美国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在一所大学里举行讲座时,发出了一个惊人之语:恐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现在它们还在天空飞翔!此语一出,举座震惊。

  其实,这是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界爆发的那场论战的延续。当然也是罗伯特.巴克毕生研究的最终成果。

  恐龙是什么样的动物

  国际古生物学界在20世纪后半叶,围绕着恐龙是不是热血动物、恐龙是否已灭绝展开了一场论战,认为恐龙不是变温的冷血动物而是恒温的热血动物。这一学说的提出,改变了古脊椎动物学上的许多陈旧提法。有研究者认为恐龙并未灭绝,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由此提出鸟与恐龙在分类学上应列为同一个纲。此外,对恐龙的生态及生活习性也提出了新的看法。难怪有人说,热血恐龙理论的出现,是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

  其实,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已经有160年左右的历史。“恐龙”这一名称最早是由英国的古生物学家欧文在1842年创建的。

  人们把恐龙描绘成像蜥蜴那样的动物,这种观念为恐龙的灭亡提供了口实:在物种演变的竞争中,恐龙因其懒惰、迟钝,总之因为它是低级动物而输给了哺乳动物,于6500万年前灭绝了。

  这种观点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在人们的看法和科学家的见解中占支配地位。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在研究了一块1964年出土的恐龙化石后向传统学说发出了挑战,他认为,恐龙非常善于捕杀猎物,因此,它必定是一种动作非常敏捷、非常活跃的食肉动物。

  1969年他大胆地提出了看法,反对把恐龙看成是冷血和呆头呆脑的爬行动物。作为学生的巴克,认为老师奥斯特罗姆言之有理,于是决定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亲自进行调研。

  到底属冷血还是温血

  巴克以分析恐龙标本为起点。恐龙的标本那时都做成像蜥蜴:前脚都向外张开,长着一个拖地的大尾巴。在他完成为期两年的对恐龙解剖学研究时,他深信标本的这种姿态是完全不对的。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恐龙跟大象一样是哺乳动物,并能够调整体温,动作迅速。

  这一观点马上就赢得了支持者,他们认为这也是一个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想法。与此同时,巴黎大学的里克莱通过另一种的途径,几乎与奥斯特罗姆同时独立地作出了相同的结论。里克莱在研究了多种典型的化石和现代动物骨骼的内部构造后,于1969年提出,从生理学上来看恐龙更近于哺乳类动物而非爬行类。

  1968年获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的罗伯特.巴克对这种新的思想作了全面的探索,他进一步提出:“如果恐龙真是行动缓慢的一堆冷血的肉,那末它怎能在数百万年中征服那些行动迅速的温血动物呢?”由此,他挑起了一场关于恐龙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的大辩论。

  积极寻找证据

  尽管这场辩论引起了传媒对恐龙见解的注意,但巴克的论点,就像他后来的许多工作一样,没有被他的同行们轻易地接受。事实上,他关于恐龙是温血动物或吸热动物的理论,使他成了少数派。但他不顾一些同行的反对,仍努力寻找能证实他论点的有力证据。

  直到1984年,他发现了一块支持他关于恐龙是温血动物论点的化石。这块化石显示恐龙走动速度很快,它捕捉猎物时的速度可与今日的食肉动物相比,这种速度只有能够保持体温不变的动物才能达到。另外,恐龙有巨大的肋骨架,这就是说恐龙有巨大的心脏,这是快速新陈代谢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支持巴克关于恐龙是温血动物之说的一个证据。

  鸟类与恐龙有关系吗

  巴克相信,恐龙不仅不习惯于海上生活,而且也没有灭种。1975年,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大胆宣布:“有证明显示恐龙从未灭绝,仍有一种族活着,这个种族我们称之为鸟!”

  尽管巴克提出的理论大的原则符合今日的科学思想,但在当时,他的同僚们并非都接受他的这些新理论。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还不够严谨,结论过于简单,否定过多,甚至觉得有些稀奇古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戴尔.多德逊甚至认为巴克关于疾病蔓延是导致恐龙死亡的原因是荒唐的,他说,这种认识是“离开了知识山峰而陷入了猜测的深渊”。但另一些人则把巴克看作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认为,巴克提出的许多理论最初看来令人怀疑,但后来都被证实是完全正确的。

  鸟类是否源于恐龙

  1998年3月,美国古生物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鸟类源于恐龙的证据——1995年在马达加斯加岛发现的鸟类化石具有恐龙特征。

  对鸟类是否起源于恐龙,我国科学家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枝明研究员说,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西部地区发现了大量早期鸟类化石,包括孔子鸟、中华龙鸟、原始祖鸟、辽宁鸟等,为解决这一争论带来了“曙光”,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而是使鸟类的起源和进化变得更加复杂模糊起来。鸟类的真正祖先,应该到更为古老的地层中去寻找。

  1999年6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连海教授和周忠和博士,同国际著名鸟类学家一起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他们通过对新发现的一个孔子鸟类群——杜氏孔子鸟的研究证明:鸟类并非起源于恐龙。

  与此观点相反,我国青年学者徐星、汪筱林和吴肖春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认为,有证据表明鸟类很可能起源于一种形态上非常接近于驰龙的小型兽脚类恐龙。

  恐龙是否还存在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左右被一颗大陨星撞死的。但实际上,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小行星撞击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发现了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又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念。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

  巴克认为,疾病是导致恐龙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恐龙并未因此而灭绝。看来,人类要真正揭开恐龙的系列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利用更多的恐龙化石做出科学的结论。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