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曲线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研究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驱动力(策动力)的频率的关系,描出单摆的共振曲线。
【仪器和器材】
带有中心孔的金属球两个(质量分别约20克和200克,即质量相差10倍左右),方座支架两个,重物两个(5-10千克),参考杆两根,参考板,停表,细绳若干,直尺。 SPAN>
【实验方法】
1.如图2.43,使两个方座支架的竖杆之间的距离约40厘米,用细绳水平张紧在方座支架竖杆上,高度约60厘米。把重物压在方座支架上。在水平绳上系好B摆(悬线长约30厘米)和A摆(悬线长约55厘米)。每个摆的两根悬线长度应相等,A摆悬点用活结系定。
2.用尺设法测出B球的半径。使B摆振动,用停表测出其振动30次所用的时间,确定其固有频率,记入表格中。
3.使B摆静止,把竖直参考杆移在与B摆悬线处于同一竖直面的位置。把A摆拉高平衡位置。移动倾斜参考杆使A摆两悬线与它处于同一倾斜面内。放开A摆使其振动,一人记录A摆振动3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其频率。另一人移动参考板,使得在B摆振动稳定时它的摆球每次振动都将要触及参考板。量出此时参考板与竖直参考杆的水平距离,减去B球的半径,作为B摆的最大振幅(若想更精确些,可在竖直参考杆上标记出B球在平衡位置时的重心高度a,把B球拉至与参考板接触,在板上作出此时B球重心所在的水平线bb′,量出a与bb′的垂直距离,减去B球半径,即得振幅)。将测得结果记入下表中。
B球半径RB= ,B摆的振动频率fB=1/TB= |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摆振动30次的总时间30TA(秒) |
|
|
|
|
|
|
|
|
|
|
|
|
驱动力频率f驱=1/TA |
|
|
|
|
|
|
|
|
|
|
|
|
B摆的振幅A(厘米) |
|
|
|
|
|
|
|
|
|
|
|
|
4.缩短A摆的摆长,重复步骤3的实验,直至A摆摆长缩至15厘米左右为止。每次摆长缩短3-5厘米,但在A摆和B摆摆长接近相等时,每次应缩短1厘米左右。将所有测试结果记入上表。
5.根据测试结果,以B摆的振幅A为纵轴,驱动力频率f驱(A摆振动频率)为横轴,作出A-f驱图线。分析图线可得出什么结论?(共振时f驱=f固)
【注意事项】
1.在每次改变A摆摆长时,必须保证OO′不变,否则不能保证驱动力的强度在各次实验中相同。
2.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在于较精确地测定驱动力的频率,B摆振幅的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思考题】
本实验中可不可以利用单摆的频率公式来测算f驱和f固?为什么?试进行测试,并与直接测试的结果比较,误差大还是误差小?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