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物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贵州省遵义四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理综物理
文件大小 203KB
所属分类 高三物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7-11 6:42:2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 每小题6分 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参考:可能用到的数据:H-1 O-16 Cl-35.5 Na-23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C.法拉第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答案】D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选项ABC说法错误;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伸长量小于弹簧的最大限度),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选项D正确。

15.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A.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B.t1时刻车速更大

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答案】ABD

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反映质点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质点位移的大小,由题图易知0~t1的时间内启用ABS后加速度更小,t1时刻车速更大,t 1至t2时刻启用ABS后的加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大,由于启用ABS后的刹车时间短,两种情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启用ABS后刹车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选项ABD正确。

16.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以某—速度射入匀强电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为轨迹上的两点.若a点电势为φa,动能为Eka,b点电势为φb,动能为Ekb,则

A.场强方向一定向左,且电势

B.场强方向一定向右,且电势

C.若Eka<Ekb 则粒子一定是从a运动到b。

D.无论粒子从a运动到b,还是从b运动到a,都有Eka>Ekb

【答案】B

由于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由轨迹弯曲方向可知电场力方向向右,又粒子带正电荷,所以场强方向向右,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电势,粒子由a至b,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所以无论粒子从a运动到b,还是从b运动到a,都有Eka

17.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2m和3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2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0.4μ

C.水平拉力F最大为10μmg

D.水平拉力F最大为4μmg

【答案】BD

设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k,细绳的最大拉力为T,当F最大时,对于右侧的两个木块分析可得,Fm-5kmg-T=0,对于左侧的两个木块分析可得,T-5kmg=0,隔离质量为2m的木块分析可知,T=2μmg,以上三式联立可得k=0.4μ,Fm=4μmg.选项BD正确。

18.如图甲所示,bacd为导体做成的框架,其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质量为m的导体棒PQ与ab、cd接触良好,回路的电阻为R,整个装置放于垂直框架平面的变化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PQ能够始终保持静止,则0~t2时间内,PQ受到的安培力F和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取平行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答案】BCD

由图乙可知磁场均匀增大,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在线圈中产生恒定的感应电流,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导体棒开始受到逐渐减小的安培力,当B=0时,安培力为零,当磁场反向时,导体棒受到逐渐增大的安培力,显然A错误。分析清楚安培力的情况,然后对导体棒进行正确受力分析,即可正确判断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若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为正,则开始导体棒PQ受到沿导轨向上的安培力,若开始安培力小于导体棒重力沿导轨向下的分力mgsinθ,则摩擦力为:f=mgsinθ-F安,随着安培力的减小,摩擦力f逐渐逐渐增大,当安培力反向时,f=mgsinθ+F安,安培力逐渐增大,故摩擦力也是逐渐增大;若安培力大于mgsinθ,则安培力为:f=F安-mgsinθ,由于安培力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当F安=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并开始反向变为:f=mgsinθ-F安,随着安培力的变化将逐渐增大,故BCD均有可能正确。

19.如图所示, 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形框架,其中CA、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53°.P、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CA、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P、Q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O.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l1、l2表示,受到的拉力分别用F1和F2表示(已知cos370=0.8,cos530=0.6)则

A.F1∶F2=l2∶l1

B.∶F2=1∶1

C.F1∶F2=3∶4

D.F1∶F2=4∶3

【答案】C

由于ACB光滑,所以OP、OQ两细绳伸直后必定与框架垂直,对结点O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F1=,F2=,F1∶F2=3∶4,选项C正确。

20.某同学在物理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下:地球半径R=6400km,月球半径r=174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0=9.80m/s2,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56m/s2,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v=1km/s,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时间为T=27.3天,光速c=2.998×105km/s,1969年8月1日第一次用激光器向位于天顶的月球表面发射出激光光束,经过约t=2.565s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利用上述数据可算出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球半径及月球运动的线速度关系来算

B.利用激光束的反射来算

C.利用月球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关系来算

D.利用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球半径及月球运动周期关系来算

【答案】BC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 ①,月球绕地球转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②,①②联立得?g0= ,故A错误.从地球发射激光到接受到所用时间为t,则单趟时间为,所以s=c,故B正确.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两球心距离,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故C正确.在月球表面?′?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④,③④联立得g′= ,故D错误.

21.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物块B,跨过固定于斜面体顶端的滑轮O(可视为质点).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4m.开始时,用手托住A,使OA段绳恰处于水平伸直状态(绳中无拉力),OB绳平行于斜面, 此时B静止不动.将A由静止释放,在其下摆过程中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绳子到达竖直位置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一直沿着斜面向上

B.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绳子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直水平向左

【答案】B

初始情况下分析物块B受力:竖直向下的重力4m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N、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f.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正交分解B物块受到的力,B物块处于平衡状态,则有:沿斜面方向:Ff=4mgsin30°=2mg,?垂直斜面方向:FN=4mgcos30°=?2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B对斜面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把这两个力向水平方向分解,则得:斜面体水平方向受到B的作用力(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sin30°-cos30°,又=FN=4mgcos30°=2mg,=Ff=4mgsin30°=2mg.sin30°-cos30°=0,所以初始状态下斜面体水平方向受物块B的合力为零,不存在受地面的摩擦力.小球A下摆过程中,物块B始终保持静止,则小球A不对外做功,机械能守恒,小球A的速度不断增大,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这时小球A摆到低时对绳的拉力最大,设r为A到滑轮的绳长,最低点小球A的速度为v,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 ,∴小球A对绳的拉力为F= +mg=3mg,此时物块B在平行于斜面方向所受的摩擦力为=F-4mgsin30°=3mg-2mg=mg,方向沿斜面向下,由此可知物块B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先是沿斜面向上2mg,后逐渐减少到零,再沿斜面向下逐渐增大到mg,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以上分析知绳子的张力一直增大,小球A摆到低时对绳的拉力最大,所以,选项C错误.将A由静止释放,在其下摆过程中B始终保持静止,在绳子到达竖直位置之前,把斜面与物块B看做整体,绳子始终有拉力,此拉力水平向左有个分力,而整体保持静止,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因此,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直水平向右,那么,选项D错误.故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 共129分)

22.(6分)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mm。如图乙所示,是多用电表的“×10”欧姆挡经过正确步骤测量金属丝电阻时多用电表指针的位置,则金属丝阻值的测量值R=______Ω,若测出金属丝长度的测量值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请用上述测量值d、L、R表示)。



【答案】0.730 (2分);90 (2分);πd2R./4L (2分)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0.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3.0=0.230mm,所以最终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0.5mm+0.230mm=0.730mm.

欧姆挡测电阻读数时务必乘以倍率。

。

23.(9分)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到挡板的水平距离为L。(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b.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c.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答案】① ② ③bd

①由于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说明小球和滑块的运动时间相同,由x=at2和H=gt2得:;。 ②根据几何关系可知:sinα=,cosα=;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μmgcosα=ma,且a=,联立方程解得μ=.③由μ的表达式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长度L、h、H测量时的读数误差,同时要注意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也会造成误差,故选bd。

24.(14分)质量为0.2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该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取=10 m/s2, 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最高点与弹性球从空中第一次静止下落位置的高度差Δh。

【答案】(1)0.4N;(2)0.625m

(1)由v—t图像可知:小球下落作匀加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2)由图知:球落地时速度,则反弹时速度

设反弹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由图可得球下落的高度h2=

所以高度差为h2-h1=0.625m

25.(18分)如下图,竖直平面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有垂直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大小分别为B和E;第四象限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大小也为;第三象限内有一绝缘光滑竖直放置的半径为的半圆轨道,轨道最高点与坐标原点相切,最低点与绝缘光滑水平面相切于.一质量为的带电小球从轴上()的点沿轴正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恰好通过坐标原点,且水平切入半圆轨道并沿轨道内侧运动,过点水平进入第四象限,并在电场中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并求出其所带电荷量;

(2)点距坐标原点至少多高;

(3)若该小球以满足(2)中最小值的位置和对应速度进入第一象限,通过点开始计时,经时间小球距坐标原点的距离为多远?

【答案】



小球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并沿轨道运动,则应满足:

 (4)

由(3)(4)得: (5)

即:的最小距离为: (6) ……………6分

(3)小球由运动到的过程中设到达点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得:

 (7)

由(4)(7)解得: (8)

小球从点进入电场区域后,在绝缘光滑水平面上作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则有:

沿轴方向有: (9)

沿电场方向有: (1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

时刻小球距点为: ………………8分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

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题目略

34.[物理——选修3-4](15分) 题目略

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从n=2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2)(10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m 。物块A以速度v0=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取10m/s2)⑴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⑵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答案】(1)A(2)见解析

(1)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根据能级间跃迁光子能量满足hγ=Em-En,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10.20eV.光子频率大于可见光光子频率,根据c=λf,放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故A正确.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0eV,可能大于3.11eV.故B错误.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最大为1.51eV,小于可见光的能量.故C错误.从n=2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10.20eV.不在可见光的范围.故D错误.故选A.

(2)设A、B碰后速度为,由于碰撞时间很短,A、B相碰的过程动量守恒,得    ①

在A、B向C运动,设与C碰撞前速度为,在此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②

得A、B与C碰撞前的速度为

设A、B与C碰后速度为,A、B与C碰撞的过程动量守恒

    ③

    ④

碰后A、B的速度必须满足    ⑤

    ⑥

由④⑤⑥式得

由④式知:当时,,即与C碰撞后,AB向右运动

当时,,即与C碰撞后,AB停止

当4

相关资源: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理综物理部分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物理部分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临门一脚物理试卷
·山东省青州一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物理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 物理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 物理试题
·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 物理试题
·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物理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3届高三12月综合练习(一)物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