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二〇一六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考试说明·化学部分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示例 1.背景材料:①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②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 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 燃料;④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异构体a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 mol a能与4 mol NaOH完全反应 2.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Z(g)+M(g)+N(s),△H<0 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 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 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H2) =0.5 mol·L-1,(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A.9 B.16 C.20 D.25 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 kJ·mol-1和 -1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1)反应生成C2H5OH(1)的Δ为 A.-44.2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7.右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 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H+)×(OH-)=w B.区域内任意点均有(H+)<(OH-) C.图中< D.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8.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9.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10.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OH-)相等 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姓名 班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1.A 2.C 3.B 4.B 5.C 6.A 7.D 8.B 9.D 10.D 11.A (二)必考非选择题示例 12.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 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 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 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4) 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CO(g),△=+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 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 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2) (8)(填“<”、 “>”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OCl2)= 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2~3)、(5~6)、(12~13)表示]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5~6) (15~16)(填“<”、“>”或“=”),原因是 。 12.(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5.52×l03 kJ (3) CHCl3+H2O2===HCl+H2O+COCl2 (4)①0.234 mol·L-1 ②< ③0.031 ④(5~6)>(2~3) =(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境,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13.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该黑色 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4)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 成,当溶液的pH=8时,(Cu2+)= mol·L-1 (sp[Cu(OH)2]=2.2×10-20)。 若在0.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 的H+浓度是 mol·L-1。 13.(1) CuSO4·5H2O CuSO4·(5-)H2O+H2O 250 18 0.80g 0.80g-0.57g=0.23g 解得 =4 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CuSO4CuO+SO3↑ CuSO4·H2O 102℃ (3)2H2SO4(浓)CuSO4+SO2↑+2H2O (4)2.2×10-8 0.2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14.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3mol·L-1H2SO4、3% H2O2、6mol·L-1HNO3、0.01mol·L-1KMnO4、NaOH稀溶液、 0.1mol·L-1KI、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 ③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14.(1)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 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 (2)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见下表)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KMn04溶液的紫红色退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退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说明】 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能力。 15.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 金属状态 (H2SO4) /(mol/L) (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2 3 4 5 6 7 8 9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丝 粉末 丝 丝 粉末 丝 丝 丝 丝 0.5 0.5 0.7 0.8 0.8 1.0 1.0 1.1 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20 30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 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15.(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2)1、3、4、6、8;2、5 (3)反应温度 6和7、8和9 (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16.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 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 “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16.(l)d (2)c (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 (5)b (6)蒸馏 (7)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 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17.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Zn(OH)2。取干燥后的滤饼11.2 g,煅烧后可得到 产品8.1g,则等于 。 17.(1) Fe2+和Mn2+ MnO4-+3Fe2++7H2O===3Fe(OH)3↓+MnO2↓+5H+ 2MnO4-+3Mn2++2H2O===5MnO2↓+4H+ 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 (2)置换反应 镍 (3)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4)1 【说明】此题是根据纯化工业级氧化锌(ZnO)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变化进行的讨论,考查考生对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化的实质等的掌握与了解;同时考查考生利用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8.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 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Li++e-===LiC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 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