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必修3 遗传与进化 -> 正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6 21:27:02阅读:
字号:|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的过程”。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还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有独到的研究方法,有缜密的思考,有严谨的推理,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些都应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展示。学生可以通过活动,领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基于以上考虑,本节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探讨”中的问题,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

引导学生活动:画减数分裂示意图(染色体上标注基因)。

                          ↓

引导学生活动:根据图示表述自己所发现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假说。

                          ↓

教师介绍摩尔根实验,引导学生就实验提出问题并解答(或教师设问,学生解答),从而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

学生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

                          ↓

                         总结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提出问题,为下面探究做准备。
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二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引导,利用挂图或板画更正。

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培养学习能力,巩固对减数分裂的认知,为后面教学做准备。

根据图示表述自己发现的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引导、肯定、鼓励。引出并介绍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的发现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听讲。 介绍萨顿其人及其假说,提示假说是需要证明的。 使学生获得科学结论,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听讲、阅读。 利用板书介绍摩尔根的研究。 提出实验现象,为学生探究做准备。
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问)、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
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

经过分析、推理,培养学习能力,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像力。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听讲。 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用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引导、帮助、肯定。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获得科学知识。
尝试归纳本节所学: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研究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获得了与萨顿假说相似的发现;通过对摩尔根实验的剖析和解释,确认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所学的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对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做了解释;通过画减数分裂图,写遗传图解巩固以前所学。 引导、帮助学生总结。 培养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课后运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 布置作业。 进行技能训练,培养自学能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