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 ->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 正文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堂教学展示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6 21:26:26阅读:
字号:|

【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我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贯彻始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是围绕着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来进行的,老师仅是在各环节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能为进一步学习下一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

本节课重点是呼吸系统及呼吸道的组成,难点是呼吸道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2~14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生已经知道了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还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认识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所起的作用,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资料分析”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养成教育目标:讲究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吃东西时不要说笑。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展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认识世界、探究科学的原动力之一,更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和身边事物产生探索意识的基础。创设新颖别致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生物知识,获取生物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于是我运用图片资料,展示一个刚刚出生并且正在啼哭的婴儿的图片,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感觉人出生以后,就开始呼吸了,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及主要学习内容。

2.阅读观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问题的产生源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观察和感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自己去发现并提出要学习或研究的问题,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3.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问题明确后,小组可以合作进行资料分析、探究问题、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学生活动中,教师提供资料参与讨论。此环节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表达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应该给学生做“老师”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并通过陈述自己的想法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此环节中,教师适时点拨、热情评价、及时总结,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解决问题。

5.归纳总结、纳入系统

让知识点由学生找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张口说。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零星、分散的知识组织成一个知识结构网络,将不完整的板书补充完整,便于整体理解、整体构建、整体运用。

6.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此环节同样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探究作业、知海探密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作业。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将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成功体验和人生信念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

在本课的资料分析当中,关于鼻腔内部结构的文字非常少,学生只是知道用鼻子可以嗅到气味,但并不知道鼻腔当中的“嗅觉”感受器是如何工作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延展探究,或者在此设下疑问,为以后学习“神经”知识做好铺垫。探究“呼吸与测量胸围差的关系”是为了下一节课学习“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识的生成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师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共同体”。

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体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不是以学会生物学知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兴趣、过程、心理和动机,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文本向人本的转化。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通过合作分析问题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描述,而不是教师直接讲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想用嘴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讨论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并能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不急于成果化。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面广,参与的程度深,参与的形式多,参与的力度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通过归纳总结,纳入系统和巩固训练、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知识点由学生找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张口说。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拓展性、研究性作业,不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提供了机会,同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操作能力都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转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