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上册 ->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正文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物课课例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6 21:26:35阅读:
字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中学生物教学的重心要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校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激趣、引路、指导学习方法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是问题导航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形式而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目的。

 

下面我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三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说明,与同仁们交流。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愿学、乐学后他们才愿意走近知识,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的重要环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在学习开始时先让学生欣赏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影片,再让学生了解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以及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启示。“鸟语花香的世界”和“寂静的春天描述的世界”两相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在世界范围内呼吁人们关注野生动物的、唤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各种行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并促使学生产生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此时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了好奇,自主学习的内动力被激发出来了。

 

 (2)引路

 

教师还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我们称之为预习作业。课前预习并非让学生走走形式,而是要求通过预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预习作业主要包括六个问题:1、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2、什么是生态平衡?3、动物怎样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5、什么叫生物反应器?6、什么叫仿生?这六个问题是这一章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课堂教学中要解决得主要问题。课前将主要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旨在引导学生自学读书、讨论、思考。

 

(3)导法

 

人们研究发现教学中训练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教会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比如应教会学生看教科书,先粗读、再通读浏览一节内容,甚至是一章内容,以求把握一章或一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细读,再对重点难点深入探究、做笔记、在书上圈点,最后重点研读、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预习作业中的“问题1、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看书,从课本章节大小标题和段落标题看起,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形成知识框架。“问题2、什么是生态平衡?” “问题3、动物怎样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则引导学生细读课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这样既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又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

 

二、初中生物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综合众多现有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生物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做了新的摸索和尝试,构建了适合自己教学的问题导航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形式而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目的。该模式的教学流程如下:

 

(1)目标定向问题导航。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老师围绕教学,巧妙设置问题以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导航问题是随着知识学习的开展由浅入深逐层提出来的。如在介绍完《寂静的春天》之后,以“《寂静的春天》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人们开始去研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呢?”学生看书回答之后,进一步的问题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生态平衡?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什么重要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先学后教,指导自学。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学生按自学提纲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教师作巡回指导,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但不包办代替。《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会对生态平衡定义中出现的生态系统一词感觉模糊。这个词语学生学过好久了,对于多数学生来讲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才能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就起到了帮助行进中的学生搬掉绊脚石的作用。

 

(3)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是提纲中列出的内容。讨论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扩大到全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学生讨论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知识点上,一个是“动物如何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没有动物存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还能不能进行?”第二个是“为什么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表达,更利于锻炼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4)精读释疑。通常情况下疑难问题经过学生交流讨论后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但也会出现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等内在联系、区别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式的精讲,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但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精讲要到位,切忌把精讲又变回系统的讲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难点知识是“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及应用”,在没有学习“遗传变异”的知识时,关于“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的概念以“转基因牛”的培育过程为例进行精讲点拨,就降低了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概念本身,还掌握了转基因生物的培育过程。

 

(5)课堂练习、构建达标。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生物概念如生态平衡、生物反应器等的理解。目前练习的方式通常是做练习题,在学生分头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请少数学生板演,以及时纠正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生物教师都认为生物练习题不同于数理化练习题不需要板演,事实上生物题学生板演效果很好,通常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板演更为明显,讲解时,学生改错率更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练习不同于课外习题,课堂练习选题一定要精、活、少、形式多样。知识的构建不是简单的章节知识的重复罗列和总结,而是由学生设计、学生补充、学生修正,最后形成章节的知识框架,这是一个将书读薄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作用很大。

 

该教学模式在初三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该模式效果很好。对提高初中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业成绩都有显著作用。只是实验的时间不长,有必要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做进一步深人的研究。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