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共40分,其中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蜜蜂跳舞及雄鸟的“求偶炫耀”是典型的行为信息 D.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3.图8中A、B、C、D、E、F各代表某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中生物可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E和F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则E的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大 D.C同化的能量约占A同化能量的10%~20%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5.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对其中①②③④含意表达错误的是 A.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 B.②代表生态系统的种类 C.③代表食物链和食物网 D.④代表信息传递 6.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 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 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含能量的1/25 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7.某小组设计实验验证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 生态瓶编号 生态系统组成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 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9.下列四种方法中,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方法是 A.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 D.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10.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1.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12.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A.①代表生产者,6过程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B.①和②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③一定是原核生物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13.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14.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D.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15.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C.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16.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1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18.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19.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凋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20. "菇—菜"栽培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 21.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22. 蟑螂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某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把蟑螂放在纸箱内,并人为地将纸箱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以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实际是白天)时间活动。这个实验说明 A.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B.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C.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D. 蟑螂可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2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2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B. 图中④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 D.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25.下图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 B.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 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26.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 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C. 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27.下列各项中,无法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一个湖泊中所有消费者的总能量低于生产者的能量 B.一片经济林的采伐量小于其生长量 C.一片草原的实际放牧量低于其满载畜量 D.一块稻田补充的氮元素量小于人们从收获稻谷中带走的氮元素量 28.下图是地球上氮循环以及氮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 B.完成②过程的生物可促进氮循环,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 C.完成③过程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与根瘤菌相同 D.完成⑦⑧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29.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 牧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降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最大放牧量为A点所对应的放牧量 C.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最佳放牧量为B点所对应的放牧量 D.放牧量为D点所对应的放牧量时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3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1. (6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 无机环境中的碳的来源有 (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生态系统 的功能特点。 (4)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2分) 32. (6分,每空1分)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遵循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 在图中的 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K值的含义是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33.(12分,每空2分)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1)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 还有的去向有 。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 。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 。 34.(12分,每空2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35. (14分,每空2分)某兴趣小组对一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了探究,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 (2)测定处于第四营养级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最好用 法。 (3)从该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6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6种光照强度下(以字母表示)24h后,实测获得6对玻璃瓶内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 A B C D E 白瓶溶解氧(mg/L) 6 12 18 24 30 30 黑瓶溶氧0(mg/L) 6 6 6 6 6 6 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6ml/L的原因是 。该瓶中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O2量为 mg/L/24h。 ②当某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24h。当光照强度为D时即便给予的温度也适宜,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 ③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置于D光照下,瓶中植物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为 。 36.(10分,每空1分)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4)下表是对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5)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 。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 理由是 。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35.(14分,每空2分) (1)生产者 (2)标志重捕 (3) ①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O2 6 ② 18 CO2浓度 ③三碳化合物减少, 五碳化合物增加。 36.(10分,每空1分)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11.3% (5)加0.3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 丙 洗衣粉中含磷,尿素中含氮,营养充分,藻类生长繁殖快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其中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 1-5:BBCBB 6-10:CBCAD 11-15:BACDB 16-20:CBDBC 21-25:CCCBC 26-30:ADCC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1.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6分) (1)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 (2) 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875(2分) 32.(6分,每空1分)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ABCD (3)分解者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能 33. (12分,每空2分) (1)捕食和竞争 (2)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18.52% (4)增加 下降 (5)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34. (12分,每空2分) (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动物A 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 35.(14分,每空2分) (1)生产者 (2)标志重捕 (3) ①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O2 6 ② 18 CO2浓度 ③三碳化合物减少, 五碳化合物增加。 36.(10分,每空1分)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11.3% (5)加0.3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 丙 洗衣粉中含磷,尿素中含氮,营养充分,藻类生长繁殖快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