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万州二中2018级高二上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90分钟·9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共50分) 1.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即其所含有的起保护作用的细菌能阻止 杀死入侵乳白蚁的真菌。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三种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 C.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 2.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Ⅳ染色,可观察到红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3.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B.脂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DNA分子中有氢键,有些RNA分子中也会形成氢键 D.人体活细胞中因为含有糖类较多,所以氢原子数量最多 4.下列四项是对有关混合液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有关物质 所用试剂 颜色反应 A 淀粉与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碘液 蓝色 B 蛋白质与足量蛋白酶混合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蔗糖与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D 脂肪与足量脂肪酶混合液 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5.小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6.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胞核数量的改变 B.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 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无法合成 D.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故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7.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可被龙胆紫染成深色 B.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②有关,且蛋白质合成 旺盛的细胞中②通常较大 C.③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RNA、蛋白质等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8.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9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B.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 其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 C.物种a在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 不能正常生长 D.当马铃薯幼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10. 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生物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 脂质(%) (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线粒体外膜 52 48 含量很少 线粒体内膜 76 24 含量很少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含量很少 由表中数据不能说明的是 ( ) A.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C.线粒体内膜与外膜相比,蛋白质含量高的原因是内膜的功能复杂 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11.如图所示为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部分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a和b两种细胞器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3、4、5和6中所含酶的种类和功能均相同 B.叶片呈绿色是由于3上含有色素,同时在3上能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 C.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图中的4和5 D.a细胞器中可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b细胞器中则会发生CO2→C3→C6H12O6 12. 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如下表所示,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 碱基 A T C G U 百分比数值(%) 35 0 30 20 15 A.该细胞器中可发生:CO2+H2O酶、色素(CH2O)+O2 B.该细胞器中可发生:mRNA→蛋白质 C.该细胞器中可发生: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该细胞器中可发生: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13.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ab-6b+18n B.ab-6b C.(b-a)×18 D.ab-(b-n)×18
14.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C3H702N),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形成的4条多肽与原来多肽比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O原子数目不变 B.肽键数目减少7个 C.C原子数目减少12个 D.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增加3个 15.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于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C.移植的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16. 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中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17.如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1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器官的形成仅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癌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化 C.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细胞分化一定是不可逆转的 19.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mRNA、核糖体、肽链 B.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DNA聚合酶 C.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 D.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能催化过程CO2+C5→2C3,由此推测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20.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为模板,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21.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 浓度有关 .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点会上移
22如图是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d B.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ADP含量增加 D.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含量将减少 23.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片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②W和X两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色素 ③X和Y两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④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4.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2n+m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 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25.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26.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 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G—C之间的互补配对 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b内能将葡萄糖分解 27.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⑤过程 B噬菌体进行①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 C.③④⑥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 D.细胞中①④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28.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 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 )
A.2/3 1/9 B.5/6 8/9 C.8/9 5/6 D.1/9 2/3
29.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②F2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 30.下图为人体细胞核内转录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⑤和ATP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启动该过程必需的有机物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一样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C.在合成人体该过程消耗的ATP时所需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提供 D.核内形成的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0分)下图为某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致病基因属_____性遗传;乙的致病基因属_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设显性基因为A);图乙Ⅲ3中的基因型为 ______ (设显性基因为B)。 (3)若乙图中Ⅲ1和 Ⅲ3婚配,他们生出的病孩的几率是 。(只考虑乙病)
32.甲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乙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一般用________分离叶绿体中色素。 (2)写出甲图中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乙图显示植物体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时的温度为________℃;当温度为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________倍。
33.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下图所示。(14分)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________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________。 (2)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________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部分在________的指导下合成。 (3)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________(结构),这一过程具有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D 6A 7C 8C 9C 10D 11C 12B 13D14A 15B 16D17C 18C 19B 20D 21D 22D 23C 24C 25A 26C27A 28B 29D 30B 31(1)显 隐 (2)Aa BB或Bb (3)1/6 32⑴类囊体膜 纸层析法 ⑵①H] ②ATP ③二氧化碳 ④有机物 ⑶ 25 3 33(1)空间结构 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分泌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2)蛋白质(或“膜蛋白”) 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3)核孔 选择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