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资料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2014年高考江西卷生物试题解析与点评 2014的高考已结束,为了更有效地开展2014-2015的高考备考工作,现对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生物试题和试卷进行认真地分析。 ???一.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I生物试题分析 2014年江西高考理综仍采用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卷)。2014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的命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覆盖了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难度合理;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今年与往年总体相比,分值没有变化,试卷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试题结构略有改变,2014年大多数试题仍属于中等偏易难度。
1 试题总体特点: (1)突出主干,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严格结合教材,尤其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核心概念的理解及使用前提。部分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题干均来源于教材或对教材的简单延伸,充分展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如第1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70页相关信息部分,该图中涉及到了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第6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 73页种间关系部分。第29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116页和第54页。第30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0页和第81页。第31题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页和第 32页等。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第32题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前提。 (2). 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加大了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融合的考查 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内容围绕题干涉及不同知识点,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如选择题第3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必修一与必修三的结合题。学生必须熟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内环境的定义才能迅速得到正确答案。选择题第1题也考查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衰老细胞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等多个知识点。不同于往年选修部分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出现了与必修知识的结合题型。如第40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三)细胞工程知识点的考查中也涉及到了必修一细胞和必修三免疫的相关知识。 ( 3)实验考查力度加大,识图作答比例下降 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但多考查探究和验证性实验,难度较高,学生不易得分。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部分中多道试题涉及到对实验的考查,包括材料、试剂、原理、方案选择等,共涉及到的实验有: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有丝分裂、遗传学实验等,出现在试卷的第4题(6分)29题(6分)32题(9分)分值共计21分.试题更加突出对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思路的考查。识图作答的比例下降。今年的图表题数目下降,选择题中只有一道,而且是以遗传系谱图的形式出现(第5题),必修简答题中没有一个图,这种现象在往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少见,但选修试题中每个题均出现了一个图或表(39题一个表格40题一个坐标图形);2013年选择题中第4题有一图,必修简答题中29题一个图,32题一个表,选修试题中没有一个图。 (4)试题紧扣考试说明,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考试说明,试题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如第5题的遗传系谱图和选修部分的图表等。“获取信息能力”是考试大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表和图解的形式表达,比较直观,能够熟练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是此次高考中得心应手的关键。同往年相比考查的形式略有变化,减少了填空,增加了问答,更偏向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想法,以及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 2. 考点分布与分值 2013全国卷和2014全国卷比较 总体来看,2014年必修一和必修三所占分值较大, 必修一共28.5分所占必修总分的38%,尤其是必修三31.5分,所占必修总分的42%,必修二分值有所降低,只占了15分,所占必修总分的20%;今年的实验试题占了较大比重总共21分所占必修总分的28%,学生只有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细节步骤才能回答正确。 按教材分类如下:必修一总体考查比较基础,主要侧重于实验。必修二分值有所降低,但难度有所增加,突出考查了遗传推理部分,本次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与往年不同,将遗传难题放入了选择题考察。必修三总体与往年变化不大。选修部分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出现了与必修知识的结合题型。下面就各个方面详细列表总结一下; 必修一的考点分布与分值 必修二的考点分布与分值 必修三的考点分布与分值 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I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必修一课本70页相关信息中介绍:水,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点评】题目难度低。此题目按照常规依旧考查了必修一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此题涉及到的知识有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衰老,细胞的通透性变化、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此题目考查偏重于基础知识,选项错误很明显。 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 【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 A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H]和 ATP 的产生停止,[H]和 ATP要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导致暗反应 C3 的还原速度减慢,C3 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 项错误;光反应停止,ATP 的生成减少,ATP/ADP 比值下降,C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项正确。 【点评】题目难度中等。此题目考查了必修一中光合作用中突然停止光照后,叶绿体中各物质变化的趋势。此知识是光合作用中一块较为常考、也较为基础的知识点。 色素分子 可见光 C5 2C3 ADP+Pi ATP 2H2O O2 4[H] 多种酶 酶 (CH2O) CO2 吸收 光解 能 固定 还原 酶 光反应 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 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 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必修一94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 ,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 项错误。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考查了必修三中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有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意义、内环境中可以发生 的生理反应。题目难度不大,而且选项中错误明显。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A 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项正确。 【点评】难度中等。此题目完全以必修一的质壁分离实验为依托,考查了学生对于实验材料优缺点的掌握和理解。此题目综合性较强,考生需要仔细斟酌方可下笔。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I-2和I-4必须是纯合子 B.II-1、III-1和III-4必须是纯合子 C.II-2、II-3、III-2和III-3必须是杂合子 D.II-4、II-5、IV-1和IV-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 【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 I—2 和 I—4 是否纯合,II—2、II—3、II—4、II—5 的基因型均为 Aa,A 项错误。若 II—1、Ⅲ-1 纯合,则Ⅲ-2 为 1/2Aa、Ⅳ-1 为 1/4Aa;Ⅲ-3 为 2/3Aa,若Ⅲ—4 纯合,则Ⅳ-2 为 2/3×1/2=1/3Aa;故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1/4×1/3×1/4=1/48,与题意相符, B 项正确。若Ⅲ—2 和Ⅲ—3 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 和Ⅲ- 4 是同时 AA 或同时 Aa 或一个是 AA 另一个是 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1/48,C 项错误。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 II—5 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1/4,D 项错误。 【点评】难度较大。此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灵活应用。题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且该病为常隐,但是题目灵活性很大,只给出考生一个后代患病概率,剩下的就需要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对此类题目的解答经验去推断,题目难度挺大,综合性很强,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解决,是理综生物选择题中的压轴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 A 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项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必修三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必修一课本116页)(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必修一课本54页粗体字: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知识极为基础,涉及知识点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各试剂的作用和细胞核的功能。 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2)人的作用加速了土壤的风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原有结构,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必修三的群落演替的知识,题目考查极为基础,分别考到了演替类型的区分、演替的速度、人类在演替中的作用。只要考生平时注意多看生物课本,(必修三课本80页,81页)多注意细节问题,此题拿满分也不成问题。 31、(10分) 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___。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________________,尿量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 下降(2)降低 增加(3)会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 pH 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必修三第5页: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点评】难度中等。此题目以5%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等渗溶液为题干,考查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变化、尿量的变化、PH的变化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是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考生仔细作答。 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 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1)抗病矮杆(2)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杂交,产生F1,让F1与矮杆感病杂交。 【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自由组合定律要求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感病矮杆 AABB X aabb AaBb F1 P AaBb X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测交 1 : 1 :1 :1 抗病高杆 【点评】难度中等。此题目以育种为题干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灵活应用。题目一反常态,不直接让考生去求出生后代性状及比例,而是让考生自己去提出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接着自己去验证这些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题目的自主性很强,需要考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更高层次的深入理解,并且能灵活的加以应用。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 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色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只有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才会发挥作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要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乙不具有选择的作用。 【点评】题目简单。该题目是选修一的知识。考查了植物秸秆中纤维素被分解的一系列知识。题目考查较为基础,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选修不会做太深入的考查。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熟悉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熟记并能背诵老师给总结的常考知识点。但回答最后一问时,需组织好语言。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条。 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四 Y Y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1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 X、Y、Z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 16000 以上,小鼠 Y 的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由于核膜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 B 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两者之和 100 条 . (4)未融合的 B 淋巴细胞经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同时 B淋巴细胞不可能渡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的两次危机达到细胞系水平。 【点评】题目简单。该题目是选修三的知识。考查了动物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融合相关知识。题目考查较为基础。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熟悉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并理解相关工程的过程,比如此题的最后三个空靠理解才能做对。 三、2015年高考生物备考建议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 近几年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而不再是单纯考查课本知识的记忆。因此,在高三的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提高《高考考纲》要求的四种能力,更要清楚高考试题的变化以便使复习备考工作符合考查方向。根据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和“能力立意”的相应特点,我认为在2014-2015年的高三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考纲,夯实基础 教材几乎是所有知识点的来源,近年来高考基本没有偏题、怪题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从历年高考生物试卷来看,虽然试题变化多样,但是绝大多数高考试题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或者是变了形的说法,每个问题的解题依据几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由此可见,立足考纲,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是高三有效复习的前提。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手中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课本插图、课本实验、各类模型等等。每一年高考理综生物都重点考查了高中生物4大核心主干知识:细胞代谢,遗传,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尤其是细胞代谢中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以及遗传基本规律更是其中的重点,因而这些章节的基础知识尤为重要。 (二)重视实验,关注技能 实验能力考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且要求也在提高。实验可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等。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试题中有多道试题涉及到对实验的考查,包括材料、试剂、原理、方案选择等。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该都有一定的准备。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并紧扣教材知识,再通过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训练,应该能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三)科学复习,提升能力 根据制定好的复习计划,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提升各方面能力。在高三的三轮复习中,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第二轮复习即进行专题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试题中无难题、怪题,几乎都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答案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相关语句。因而在今后的教 学中教师应多花时间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所采用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对其中一些好题进行拓展性改编,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题。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检测中,应适当多选一些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特别是“图文并茂”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并依据答题情况重点讲解。这样的训练效果通常较好。
(四)缜密审题,规范表达 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试题中有多道非选择题设计填空较少,每个填空分值增加,且要求用简短、凝练的生物学术语答题。高考中,往往有这样一部分考生,“感觉挺好,分数挺低”。其实这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仔细审题,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全然不知自己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注意语言表达和书写的规范化或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而无法严密表达。以为自己的答案与高考答案“接近”就行,全然不知规范答题才能得分或得全分。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遇到新名词、新情境要大胆细心,将前后信息 综合考虑,把题目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往往题目中隐含帮助理解新名词或新情境的信息。所以教师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检测中,适当多选一些需仔细审题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题,讲解这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如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关键信息)。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表达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背诵、口述、默写等方式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 总之,高三复习是备战高考最重要的过程和环节,只有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最终取得高考的全面胜利。 谢谢 两处更改 第43页 “把必修选修教材共…..” 梳理基础知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