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9月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试题 分值:60分 时间:60分钟 命题人:张艳杰 耿扬 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 共40分) 1、最初的“王”字是斧钺的象形,这表明早期政治力量的实质是 ( ) A.高度集权 B.崇尚暴政 C.政治强权 D.黜武好战 2、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 )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 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缩放赢得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5、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道中 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 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7、“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8、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 )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0、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2、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 ( )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的州郡县制 C.唐朝的军镇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14、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 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 B.重要机构没有变化 C.皇帝称谓变化频繁 D.宰相一职从有到无 1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16.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 ) 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 17.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实行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开创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18.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 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代的科举制 1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20、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骨子声四起,“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这种地方文化反映的是( )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科举制度 II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题,其中第21题12分,22题8分,共20分) 2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2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1分) (3)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3分) ? 一、选择题答案 1——5 CDABA 6——10 DAABD 11——15 ADAAB 16——20 CBDAD 二、非选择题答案 21、(12分) (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 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3分) (2)“上”是指秦始皇。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4分)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5) 22、(8分) 【解析】第一问读懂材料是解答关键。材料一强调的的是门第、血缘。第二问从察举制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三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为世家大族把持。第四问材料对科举制持肯定态度,因此从科举制积极影响来回答。 (1)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2分)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九品中正制(3分) (3)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3分)(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