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每题4分 共48分 1.学者李治安先生在某篇文章中写道:“行台大区监察,也是蒙古统治者控制新征服区域的重要举措之一。……融有蒙古法和汉地监察传统二元因素的地方监察的新尝试。”该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B.“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C.“行省与地方财政” D.“行省制的派生物——行御史台” 2.下列各项,按照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公九卿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3.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②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 ③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 ④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明史》载:本朝“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其中“吾侪”所属机构是 A.尚书省 B.行省 C.内阁 D.军机处 6.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7.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度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8.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10.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情景的是 (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地区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1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2.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之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谏议大夫的设立,说明封建王朝重视 A.加强中央集权 B.国家监察事务 C.规范官员职责 D.法律制度建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共2题 每题10分 共20分 13. 14.填写清朝的疆域四至: 三、综合题:共2题 每题16分 共32分 15.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16.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参考答案 1.D 【解析】据材料中“蒙古统治”“蒙古法”等信息可推测时间最有可能为元朝。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A项排除。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清时期才实行改土归流,B项排除。材料核心论述的是监察,C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故选D项。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设置是在秦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朝,军机处的设立在清朝,三省六部制确立于在隋朝,按照时间排序是①④②③,故选D项。 3.D 【解析】本题考查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首先要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特殊公共权力”是指中央政府,也就是此题在问“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特征是什么”,A项是自秦代之后的主流治国思想,B项和C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都只是概述了某一方面,D项符合题意。 4.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材料的意思是唐代科举制要严格审核考生的籍贯以及家庭出身,婚姻状况等信息,严厉禁止手工业者和商人参加科举,②③④三项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实行考试选官,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排除①。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内阁。从材料“明史”、“无相名”、“票拟”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明朝内阁,明朝废除丞相后,建立内阁,具有票拟权,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唐朝时实行科举制度,按照考试选拔官员,不再注重门第出身,排除A、B两项;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C项错误;结合图片内容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士族子弟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体现出其不完善的特点,故答案为D。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材料中“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说明所有人都有均等的参与官员选拔的机会,科举制符合这一特征,故 C项正确;B项通行于先秦时期;A项流行于汉代;D项是隋唐时期。 8.D 【解析】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体现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D正确;A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材料没体现,排除。 9.B 【解析】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A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筒车。宋朝时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高转筒车能将水引上山,对解决岸高水低特别是丘陵山地的灌溉有重要意义。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地位虽有提高,但是并不能正式统率六部,C项错误;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符合题意。 12.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C项观点片面,排除;A、D项均与谏议大夫的职责无必然联系,排除。故B项正确。 13.他们说的都正确,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的,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原因是:(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2)清军的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是正义的,另外,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 【解析】清军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分析。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太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应全面而客观。 14.A:西伯利亚 ? B:太平洋 C:南海诸岛 ?? D:葱岭。 【解析】清朝疆域图 15.(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答出“巩固统治”即可) (2)郡国并行制。 弊端:导致地方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4)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解析】(1)材料一说明商代以前,天子是诸侯的盟主;周灭商以后,实行分封制,天子变为诸侯的君主,天子和诸侯的名分始定。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材料二是汉代地方行政区划图。图中既有郡,又有国,说明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王国的设立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行省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 (4)从分封制到郡国并行制度再到行省制,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不断加强。 16.(1)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 ;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解析】(1)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依据材料“在能破朋党之私”“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分析概括得出进步性在于打破私人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 (2)依据材料“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分析概括得出科举制对思想统一和维护国家稳定有积极推动作用,科举的综合功能就是思想的统一和政治统治的强化功能。(3)对材料“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行归纳便可以得出问题答案。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