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34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31 19:37:1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作是立国之本。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中国早在七八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就形成了农耕经济 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③古代中国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④唐代的曲辕犁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3、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6、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反映出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

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

7、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8、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

9、“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 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11、“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明徽商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12、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3、《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 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14、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6、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直伪轻重…凡市,日中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读“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17、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表现有

①纸币产生②造船业发达③海外贸易兴盛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B.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2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21、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①清朝政府的支持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 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D.资金是否充足

2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7、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 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28、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29、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报纸中刊登的一则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传播 B.工人阶级的诞生 C.实业救国的思潮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0、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31、“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3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A.发生在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33、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封建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4、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④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36、小明的曾祖父在解放前是个资本家,他经常给小明讲解放前的创业经历,下列经历可能的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十年内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战胜利后,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37、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这说明了当时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

A.广大群众提倡国货的运动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政策 D.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38、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39、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①稳定了金融市场 ②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 ③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 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夹缝”指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主义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④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成安一中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答题纸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二、非选择题(20分)

41、?(20分)阅读材料,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概况简表

——据(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使团马戛尔尼来华的主要目的。(6分)

(2)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二? 建国后,(大陆)推行“史学革命”,强调中西文化交汇点之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以此“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承认在传播西方文明与先进技术方面仍有一定作用,并把通商口岸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等等。

——摘编自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3)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近代通商口岸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在评价近代中国类似历史问题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

成安一中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试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