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对周天子的地位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铸水平高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3、“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4、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都察院 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编户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殿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7、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8、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9、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10、右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1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12、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13、学习历史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而当今网络流行的“恶搞”却基本违背此精神。如有人“恶搞”《水浒传》,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设计了多种方案,来对抗欲霸占其妻的高衙内。根据宋朝的制度,指出下列哪一种方案是最不可能实现的( ) A.向统领禁军的“三司”(三衙)申诉 B.向负责军务的枢密院申诉 C.发动禁军部下反抗朝廷 D.凭高超的林家枪法暗杀高衙内 1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部电视剧犯了历史性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成为“刘罗锅” B、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C、丞相制度在明代已经废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D.当时宰相的权力已大大削弱,而电视剧夸大了宰相的权力 15、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16、《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17、“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19、据张廷玉《明史》记载:“明太祖初定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初制度承袭元制 B.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 C.殿阁大学士成为中央核心机构 D.明太祖时皇权空前加强 20、《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2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22、.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24、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2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28、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9、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30、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70分) 31、(18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4分)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有何弊端?(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32、(16分)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矢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的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10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4分) 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同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8分) 34、(18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在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著名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身“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材料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摘自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 (1)两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别扫除的主要障碍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的改革主张及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沙皇对农奴的解放,其“解放”的内容包含什么?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2012-2013学年(下)康桥学校高二年级期中考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31、(1)
(2)
(3)
(4) 32、(1)
(2)
33、(1) (2)
(3)
34、(1)
(2)
(3)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