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745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5-17 7:42:5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邢台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瑞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来源:学。科。网Z。X。X。K]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3.“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察举制

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5.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6.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他的建议

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B.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

7.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8.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9.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10.“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这是为了履行

A.南京条约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来源:学_科_网]

12.1911年11月2日《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据此可知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是

A.能够调和矛盾,建立君主立宪 B.可以挽救危亡,实现民主共和

C.可以取悦外国,获得支持协助 D.能够打击满族,消除满汉矛盾

13.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来源:Z。xx。k.Com]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4.“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寻找到这一“钥匙”最初是在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15.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1924~1927年 B.1928~1934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16.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7.蒋介石密电:“徐州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庄胜利足为表征。”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第二期抗战开始”表明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B.中国军队采用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

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台儿庄战役创下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18.“此战役虽然战败,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文中所描述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19.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理应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20.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等党派向联合国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给农民土地,实行保护工商业”等政策。其目的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

A.中共在维护不同阶层的生存权、财产权 B.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国合法的政党

C.中共与民主党派已经结成政治同盟 D.中国社会的人权已基本得到了保障

21.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23.台湾国民常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24.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5.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A. 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C. 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2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最近一知名律师出席某电视访谈节目,讲到他在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接触的第一个案例是一名陕北的农村妇女将长期对其进行虐待的丈夫告上法庭,最后其夫被绳之以法。下列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③

28.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彻底失败 B.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9.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30.《中美联合公报》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一规定主要针对

A.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D.日本不断崛起,走向政治大国[来源:Z.xx.k.Co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5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 (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32.(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6分)

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分)作者对此态度如何?(1分)你如何评价?(2分)

33.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 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 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012 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有外媒指出,西方国家对中俄的做法感到“愤怒”,不过中俄坚持认为上述决议草案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这些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2分)

(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2分)

邢台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答案

1-5 BDBDB 6-10 BACDD 11-15 ABCBB

16-20 CBABA 21-25 DBCBD 26-30 DCBBC

31.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分)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

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4分)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8分)

32.(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6分)

(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2分)

(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2分)作者持否定态度(1分);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2分)

33.

⑴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2分)

⑵宗教、民族矛盾;历史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西方大国对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争夺;英、美、苏等大国直接间接地插手与干涉;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等。(每点2分,答3点给满分6分) 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地区的动荡不定,进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

⑶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来源:学§科§网]

相关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甘肃省会宁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