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康杰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2013.4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个小题) 1.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 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 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 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3.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4.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 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 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 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5.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6.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7.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 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 C. 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 D. 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8.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秦孝公大力支持 B.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9.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11.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魏书 ·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 B. 移风易俗 C. 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 迁都洛阳 12.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C. 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3.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 北方统一的实现 B. 鲜卑族的封建化 C. 北方民族大融合 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14.公元997年,宋廷岁收入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15.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 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16. 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④ 17.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 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18.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突出说明了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19.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之所以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主要是因为 A.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B.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 C.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 D.主张改革宗教仪式 21.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 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2. 阿里政权建立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有 A.反对外来侵略 B.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C.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2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中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措施是 A. 兴修水利 B.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业 C. 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D.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24.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 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5. 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战争激化了哪些矛盾 ①阶级矛盾 ②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矛盾 ③列强与埃及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共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庶人”各指什么?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485 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谨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 490 年)王欲(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制的内容。(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日:“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垂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引自《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宋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引自《宋史·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日:“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引自《宋史·司马光传》 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2分)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二 托马斯?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苦的、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所以,基督教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毋须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三 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该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担子。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 ——《书简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2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二、三与材料一表达的相似观点是什么? (2分) (3) 指出材料二、三观点与材料一的不同之处是什么?(5分)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4分) 高二历史答案 1——5BBDAC 6——10 BCDDB 11——15 ACCDD 16——20DDABC 21——25DDCCA 26.(13分)答案:(1)法家 ;秦孝公的支持(2分) (2)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6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2分)“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庶人”指新兴地主阶级(3分) 27.(12分)答案(1)抑制土地兼并;让百姓丰足;巩固北魏统治。(4分答出2点即可)(2)成年男女可以获得土地露田;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可以获得更多土地;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各级官吏可以获得土地。(6分答出3点即可) (3)恢复农业生产,增加了粮食;保证政府财政收入。(2分) 28.(12分)(1)立场:三人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观点:认为青法有害无利,反对青苗法。(4分) 侧重的角度: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变贫”。(6分) (2)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不利于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2分) 29.(13分)(1)世俗权力应高于神权。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2分) (2)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相似观点:都反对宗教神权。(2分) (3)不同之处:材料一反对教会特权;材料二、三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而且还反对世俗封建贵族的压迫,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5分)原因:材料的作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受压迫最重的下层劳动人民(农民阶级)的利益。(4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