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586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6-11 16:54:2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有35题,共70分)

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3.下列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设置刺史 ②频繁更换丞相 ③设置司录校尉 ④设置中朝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 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 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 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5.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7.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8.“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其地位与宰相一样

9.《淮南子》中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10.秦国之所以国强民富,具有其它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是因为它:

①在地方设置郡、县、道、乡、里等行政机构,进行垂直管理

②较早地“以牛田”,用牛耕种 [来源:学科网ZXXK]

③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④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搜刮六国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观察右图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12.唐代瓷器的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在发展中形成了“青瓷”“白瓷”的两大瓷窑系统。下列唐代名窑中,以生产白瓷享有盛名的是①越窑②景德镇窑③大邑窑④铜官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14.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这说明:

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 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D.明政府坚定奉行“海禁”政策

15.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16.下列经济现象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②出现了技术比较先进的“灌钢法”

③“俞大娘航船”往返于江西和淮南之间

④汉口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17.乔万尼·阿瑞吉说:“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②明清时期我国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③明清时期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④明清时期我国商界积极参与国际性商业贸易活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①商业繁荣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④农村集市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9.《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20.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以道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D.以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21.现代文学家胡适在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时说:(它)有先天太极等……又谈心说性……也信灾异感应。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又叫做“天理”观念。下面对于这一分析的阐释,正确的是

①先天太极与天道观念同属于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

②灾异感应是汉代儒教的一种观点,董仲舒汲取自阴阳五行学说

③谈心说性是佛教讨论的问题,在我国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④宋代理学汲取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养料,将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中国历史上,由于儒家伦理的影响,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屡见不鲜,被引为社会的楷模,“义门”二字,便是对他们的褒奖。影响最大的当推婺州(金华府)浦江县的“义门郑氏”,在《宋史》、《元史》、《明史》中,曾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历经宋元明三朝传诵不息。这种情况反映

①家族伦理与社会伦理、国家伦理关系密切 ②江南地区家族伦理较北方强烈

③儒家传统道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推崇 ④“孝友”、“孝义”彰显儒家伦理的核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3.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正确的是①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②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③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④反对君主专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24.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有 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发明 ③推行密折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④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按下列书体代表作品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26.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11世纪 “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

A.葛洪   B.沈括 C.宋应星 D.石普

27.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2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29.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30.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3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你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

A.纪事本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典章体

32.在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来源:学科网]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来源:学科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3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推行民族团结的开明政策 B.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C.推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3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时期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35.唐太宗曾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较充分地体现了唐太宗这种认识的举措是 ( )

A. 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宰相 B. 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

C. 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 D. 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二、非选择题(36题20分,37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来源:学_科_网]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

材料二 我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但由于市场规律的影响,历代商业都有发展甚至出现繁荣的局面。如宋朝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记载“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陆游的《杂赋》写道“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三:行商总称公行,作为一个团体说来,

是1720 年成立的,从那时起,除了1725

年前的一个短时期外,行商都是中国对外

贸易的垄断者……行商是中国政府承认的

唯一机构,从中国散商贩买的货物只有经

过行商才能运出中国,由行商抽一笔手续

费,并以行商名义报关……他们享有统治州

港对外贸易的独占权。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3)说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特点。简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37.(24分)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五十一卷《纸赋》

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900年[来源:学科网ZXXK]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85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入美国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

(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4分)

绍兴一中高二历史阶段性测试答案



相关资源:
·浙江江山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三县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树德协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海市七校2012-2013学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铁岭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