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0分。) 1. 2012年12月,“历史形象史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认为,以往的历史研究多以文字资料为主体,而形象史学则以形象资料为主体,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以 下对象属于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是 A.铭刻、造像 B.宗庙、史书 C.器具、传说 D.服饰、论著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新唐书·选举制》记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察举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 B.唐代选官制形式多样 C.科举考生必须由馆学推荐 D.“自列于州县”即落榜 5. 18世纪,中国的儒家文化在法国广泛传播,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民贵君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B.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8.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凡例》中说:“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这表明他编撰本书的目的之一是 A.弘扬宋明理学 B.提倡经世致用 C.鼓吹民主思想 D.倡导开放治学 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11.“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东耽。处四强邻之中者,岌岌哉!”危局之下,中国民众展开的将爱国救亡与追求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2. 宋伯鲁在《时务目论》中(评价康梁变法)说:“夫以子孔、子产治一小国,改革仅一二事,犹如此之难,几于不免,况以中国之大,而见不解者之万亿于我,乃欲一朝而空数千年之积弊,虽圣人,吾知其不能矣。”上述材料表明宋伯鲁 A.主张变法应全面彻底 B.批评康梁因循圣人之道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认为变法无法革除积弊 13.宋教仁曾言道:“窃以为世界有永远纪念之日三:一为美之(1776年)七月四号;一为法之(1789年)七月十四号;一即我中华民国之十月十号是也。”其用意在于 A.抨击专制皇权 B.推行总统共和 C.宣传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自由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反映了梁启超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对农村工农政权建立的期冀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 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C.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17.“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分水岭,实际上也是“左”倾错误在两个历史时期中的结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由盲目走向自觉的转折点,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这两次会议是 ①中共二大 ②遵义会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中共十四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水平下滑 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指出:“然而他(指周恩来)在70年代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周恩 来此时的外交活动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局限 B.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 C.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建交原则 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越南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22.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23.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出现迅速发展的态势,社会面貌发生极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载人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B.深化国企改革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C.全国人大通过“一国两制”方针 D.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4.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项目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存在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1760件 1750件 1500件 中国 39%以上 50%以上 10件 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速度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26.16、17世纪的200年间,是西欧社会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引发转变的因素有 ①文艺复兴 ②宗教改革 ③商业文明 ④工业文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D.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28.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本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1900年间,德国的文盲率从2%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经济的需要 B.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C.人权意识的增长 D.科学事业的进步 29.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林肯为了反对落后的奴隶制度,与南方分裂势力进行战争 B.杜鲁门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援助欧洲各国 C.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政府干预经济 D.富兰克林?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国家,美国加入同盟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30.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 C.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1.《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一文中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反映援助西欧政策的实质是 A.防御共产主义的威胁 B.稳定资本主义自由制度 C.缓和欧洲的经济失调 D.打击一切极权主义运动 32.以下材料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解读 A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商)汤誓》 专制皇权引发了社会矛盾激化 B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告之 强调个人修养以敬畏天理为准绳 C 1850年的伦敦无疑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贸易发展 D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意识形态,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你认为出现这种调查结果是因为其 A.使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 B.反对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凯恩斯主义 C.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分裂 D.不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框架 34.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A.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B.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D.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在此,卢梭强调了 A.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36.下列史实与右图所示政治漫画《美国的噩梦》(下部的文字为:AMERICA UNDER COMMUNISM!)相关的是 A.三十年代美国民众对大萧条的恐慌 B.二战结束后,美国受苏联扩张冲击 C.七十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美国在多极化趋势中失去霸主地位 37.20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光速是最快的,没有物体的运动能够超过光速,而欧洲科学家于2011 年9月测量到了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亚原子粒子。这说明 A.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被否定 B.相对论力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人们的认识深人到了原子内部 D.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不断发展 38.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B.表现了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 C.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D.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40.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是发展的趋势 41.(15分)人类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则源自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身就高于自我整洁。 ——摘自[美]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材料二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 ——摘编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材料三 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工人阶级在体制外的长期抗争……而同时期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旦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 ——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3分) (2)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3)上述材料反映5~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哪些主要社会思潮?任选其中两种思潮,据材料说明它们与欧洲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6分) 4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的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的经济复苏的兆头。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重建的旗帜》 材料二 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一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以美国的领导。 一(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 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条件和目的。(4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元”的使用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评述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2分) 43.(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梭伦改革的内容,请概括归纳改革涉及哪几个方面?是如何规定的?(6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有何特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2分) (3)梭伦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10 ADBBB CCADC 11-20 BCDBB DCCBB 21-30 CDBBA CDACA 31-40 BDCAC BDCBA 41. 42.(15分)(1)条件:美国在战争期间大发其财,战后经济突飞猛进,控制了世界经济霸权。(2分)目的:抵制共产主义对西欧的威胁;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4分) (2)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形成了欧洲人的统一意识;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6分)国际:挑战美元霸权;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5分) (3)变化:从平等的伙伴关系到压制欧洲,搞垮欧元;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4分) (4)扶植与控制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4分) 43.(10分)(1)涉及等级划分,公民大会职权及官吏任免,对待工商业的态度。 规定:以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由公民大会产生或罢免官吏;鼓励工商业发展,提倡学习手工技艺。 (2)特征:节制、折中、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