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记载:“故神太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 ) ①重农政策长期推行 ②人口增长的压力 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4.“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C.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5.“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8.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9.《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0.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11.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使工业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 ④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2.右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13.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15.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16.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困难 物资匮乏 B. 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17.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1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C.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19.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2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够。”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21.“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2.《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 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23.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25.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26分,27题24分) 26.(26分)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材料二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家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 10亿法郎 1880 36 68.8 1890 49 94.2 1900 68 118.2 -----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8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7.(24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4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6分)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答题卡 座位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26分,27题24分) 26.(1) (2) (3) 27.(1) (2) (3)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C A B A A C C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A C D B C D D C D B D B \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