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60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7-11 6:42:2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学科基础知识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3、4、5、6、7、9、14、18

35、36、40



学科能力与

基本方法

获取有效信息 对史料比较、甄别

史论结合阐释 驾驭信息解决问题

1、2、8、10、11、12、13、15、17、20、21、23、30

31、32、38、41、42、43



情感目标

情感认知,责任意识

16、19、22、24、28、29

33、34、37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卷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2.《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5. 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A. 三权内容不同 B. 本质目的不同 C. 制约方式不同 D. 对社会影响不同

6.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来源:学科网]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7. 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8.下列文献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在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9. 1902年6月《大公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示:“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近代报刊的创办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B.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逐渐被人们接受

C.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

D.该报刊的发行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11. 表2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2.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13.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14.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一书中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的路线是偏执的。”下列中共“一大”的内容中不“偏执”的是

A.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

B.革命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士兵

C.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D.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

15.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

① 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

② 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面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

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

A. 延安电更接近历史真实 B. 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历史真实

C. 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D. 两则史料都可信

16. 《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17. 读下面左右两张图片,与左图相比,右图文本的内容突出的变化是规定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 国营经济与个体性质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D.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19.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方针政策,这是中共能够制胜的法宝之一。下列各项符合题意的是

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

1956年中共八大决定党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 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1984年》,可以选择的事件有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22. 1949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外长就同缅甸建交谈判的原则和程序作出批示:“在缅甸政府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之后,我国才能与之建交。”这个批示成为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的模板。该“模板”的实质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C、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缔造者 D、国民党政权是非法政权

23.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日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24.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25.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评价:“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材料中的“完全不同的历史”是指中国

A.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实现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

26. 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雅典

?

? A.民主政治完善?????????????????????B.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C.民主范围有限?????????????????????D.人民主权观念形成

27.《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28. 哈罗德?伊尼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梭伦寻 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摧毁“权威的根基”的是梭伦改革措施中的

A.颁布减负令,废除债务奴隶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雅典陪审法庭 D.设立“五百人会议”处理城邦事务

29. 2010年5月,英国工党领袖布朗辞去首相职务,改由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接任首相。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布朗失去了工党的信任 B.卡梅伦在首相选举中胜出

C.工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 D.卡梅伦因保守党信任而上台

30. 右图是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所画的当时法国权力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众议院、参议院、总统、内阁

B.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

C.参议院、众议院、内阁、总统

D.参议院、众议院、总统、内阁

31. 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32. ?英国学者安东尼娅·弗雷泽编著的《历代英王生平》中说:“1688年的所谓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成功,尽管是一次受到英吉利新教徒欢迎的荷兰人入侵。使威廉宽心的是,其岳父先期离去,故勿庸争论是‘退位’抑或是‘被废黜’。直到1689年二月初,议会才召集会议,请求威廉和玛丽担任国王和女王,而由威廉行使一切权力。因而可以说他们的在位期直到1689年才开始。不过,从1688年圣诞节起,事实上威廉就行使行政大权了。在被授以王位之前,威廉和玛丽被要求同意一项权利宣言(后来改称权利法案),其中谴责詹姆斯二世滥用王家特权,特别是废除法律。他俩一般表示同意。因此,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受到限制的君主政体。”该段材料表明作者的认识是

A 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受到英国新教徒期盼和欢迎的外国人的入侵

B 作者认为接受由议会事先提出的《权利法案》,是玛丽和威廉继王位的必要前提

C 作者认为由宫廷政变实现政权转移,使英国从根本上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是最重要结果

D 作者认为“光荣 革命”后英国的君主必须是新教徒,国王无权任命和辞退法官

33.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相互平等与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34.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①五年计划建设?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35.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36. 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下面对苏俄“退却年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B.阻碍了苏维埃俄国工业化的进程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D.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7.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

38. 美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在回忆录《十三天》中讲诉了美苏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他写道:“美国海军部署了一百八十艘舰只进入加勒比海。战略空军司令部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民用机场,以便万一遭到对方袭击时,可以减轻损失。……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核时代故意要使这个世界陷入战争。”这场危机

A.是美苏之间围绕核力量展开的一场激烈角逐

B.是距今近六十年的时间内美苏之间爆发的一次最严重军事战争

C.以美国的最终妥协而告终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引发了朝鲜和德国的分裂

39.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现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

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依靠掌控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C.凭借庞大的出口贸易获取最大利益??????????

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40. 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下列与其观点相近的是

A.卡莱尔: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

B.汤因比: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C.班固:后之说今,犹今之视昔。

D.魏源:执古以绳令,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第2卷

(非选择题,共37分:41题12分,42题10分,43题15分)

41.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历代政府极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学者把秦朝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漫长的帝国时期始于秦朝,秦王嬴政(秦始皇)先是用暴力的战略征服完成了国家统一,继而采取措施,加强了地方管理制度,从而成功地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樊志刚《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一全国的朝代。元朝为了管理空前辽阔的疆域,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实行了三项调整……这样,元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非常有效,没有出现地方分裂的现象……对东北、云南、吐蕃等边疆地区的控制也很有效果,这使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没有外患的朝代。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 1954年9月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总结了建国以来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对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更完善的规定,不但重申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而且对设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体制作了重要的修改——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使民族自治地方从名称上即可分辨其行政级别。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王嬴政(秦始皇)为建立秦帝国所采取的战略。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王嬴政(秦始皇)是如何实施这两大战略的?(6分)

(2)材料二中“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实行了三项调整”是指什么?说明其积极作用。(2分)[来源:Z.xx.k.Com]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历史依据?材料三中“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是指什么?(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了哪些规律性认识?(2分)

[来源:学科网ZXXK]

42. 中国在中外交往中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鲁迅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气魄究竟雄大。……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拒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材料三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汉唐时期;我国为什么对外来事物“决不介怀”?(2分)

(2)你认为这次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为什么?(4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4分)

43.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 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 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 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

相关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河南省信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江苏省郑梁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郑梁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江苏省江都市甘棠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