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2.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其目的是否定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人伦即天理 3.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B.“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4.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①孔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B.①墨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C.①墨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D.①孔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5.苏格拉底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下列著作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十日谈》 C.《路易十四时代》 D.《纯粹理性批判》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7.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批判教会的蒙昧主义,破除迷信思想,对封建社会中最“神圣”的事物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当时启蒙思想家们使用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A.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和自由 C.自然科学成果 D.人权与法制 8.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9.“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 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0.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小说的世俗性 ④重商观念形成[来源:学科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13.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14.《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 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 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 ( )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末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中期 1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 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 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解放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D.“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17.“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这表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A.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B.除旧而未能立新 C.新文化运动过于强调民主 D.道德伦理规范混乱,出现倒退趋势 18.《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 19.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20.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21.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 ①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②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③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④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4.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来源:Z+xx+k.Com]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 ① 第二次 民国初期 ②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 科枝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③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2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 26.中外文明呈现不同的特色,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
材料二 “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在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种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而且一直这样到1900年左右。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那么痴迷。 ——[美]小约翰·韦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1)材料一中,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请指出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路线的序号,(2分)并简述这两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译著类别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欧洲普遍“追求新知、探寻异乡”在思想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知识分子一方面大胆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另一方面大胆批判和反抗儒家的传统道德,……阮籍与嵇康的行动最为怪诞,蔑视礼法也最彻底。阮至孝,但其母死了,他听说后“不韫如故,”继续下棋,在母亲下葬的时候,他“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废顿良久”。……当司马昭以“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嵇康的时候,嵇康临行车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大义凛然,与封建礼教的“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分庭抗礼的英雄豪气,令汉代儒生望而生畏。 ——张忠《魏晋玄学——中国古代思想解放的重要一页》 材料二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让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说: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1)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依据材料一,概括其“思想大解放”的主要表现。(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呼吁“自主自由之人格”的社会背景。(6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作者所说的新旧冲突“本源所在,在其思想”?说明理由。(4分) 28.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西方的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3分) 材料二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2)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 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请根据材料三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分)。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9.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来源:Zxxk.Com]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4分)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3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 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25 C B D C A B C D A D B C D B A C B C A D B C A C D (3)同意。(判断不赋分)思想意识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思想领域的冲突是制度冲突的根本。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不断深化,从学习器物、制度发展到思想领域。(4分) 不同意。(判断不赋分)新旧冲突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经济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专制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冲突。仅仅靠思想文化或者单方面肯定西方文化也难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4分) (理由与判断必须吻合,否则不得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4分) 来源:学&科&网Z&X&X&K]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