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选择题 1.“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材料反映的这一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是( ) A.以法治国 B.克己复礼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2.“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4.“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5.“误人才,败天下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是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对古代中国某思想的评价。颜元评价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6.《焚书·何心隐论》说到:“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 A.遵循学以致用 B.倡导婚姻自主 C.挑战正统思想 D.鼓吹专制集权 7.下列思想家中,其哲学观点与王阳明的观点针锋相对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9.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10.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西方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资本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11.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12.南宋《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针盘”在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工业革命 13.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14.“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列作品与白居易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 ①《诗经·国风》 ②楚辞《离骚》 ③杜甫《石壕吏》 ④李白《将进酒》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5.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相比,其相同之处包括( ) ①初兴之时都极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②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在运动中其思想主流都发生了变化 ④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 A.原始岩画 B.山水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17.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8.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19.冯如是“中国航空之父”,1909年9月21日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冯如1号”飞机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发电机的发明 20.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1.“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他”( ) 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C.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D.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22.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23.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学习西方器物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24.“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25.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三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正处于怎样的处境?(6分) (1)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2分),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 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李贽的“悲观”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6分) (2)政治上: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分)。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工商业者成为重要力量(2分)。 思想上:明朝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识分子逆反(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1)材料一中“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反映了什么思想?(2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1)材料一通过这则故事说明了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2分)。 核心内容:注重人的感受、强调人性、人的尊严,肯定与尊重人的价值(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2分)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2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6分)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分);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2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2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2分);宗教改革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分)。 28.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 (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2分)。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6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