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08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5 18:53:1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2、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制度

4、2012年12月 12日中国科学博物馆在南京夫子庙地区举行奠基仪式,将于2014年7月建成开放的博物馆将成为我国科举制度的档案库。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秀才,父别居。

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 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 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 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 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6、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以下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揭示了人的本性 ②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环境 ④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7、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政 D.是少数人的民主

8、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如果单从今天发生的事情研究梭伦当日的意图,而不是从他的法律的其他方面来做判断,那是不公平的。”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对梭伦的研究都是有失公允的 B.研究梭伦只能从其宪法中寻找依据

C.对梭伦的研究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 D.任何历史研究都不能以现在为出发点

10、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13、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1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5、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16、美国南北战争后在南方重建的一段时间内,国会通过各种常设委员会控制着诸多行政部门,其权威达到顶峰,形成所谓的“国会政府”。 “国会政府”有违于1787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总统制原则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8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D.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1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0、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21、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 巴黎公社的成立

22、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到“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

A.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D.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23、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下中共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 ,更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①这支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 ②瑞金 ③遵义

24、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夺取国家政权  B.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夺取生产资料

25、列宁《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下列中国事件与俄国这一“过渡”性质相类似的是

A.国民大革命    B.抗日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三大改造

26、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1920年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8、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9、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泽厚看来

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法失败根源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30、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近代某历史事件:“这场运动是由知识分子领导,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所策动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     B.批判了封建儒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其改革的重点转向民族政策。孝文帝是没有民族成见的皇帝,他曾说:“皇帝经常犯的毛病在于不能处心公平、诚意待人。如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做兄弟。”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的民族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推进民族政策改革的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在孝文帝之前,十六国的君主中也不乏汉化程度很深者,如汉的刘聪、刘耀,前燕的慕容瑰、慕容毁,前秦的苻坚,后燕的慕容垂等,他们本人都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但都没有能够解开本民族的情结,打破民族间界线,不得不实行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双重标准。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摘自《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迁都及其汉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观条件。(2分)

材料四 孝文帝当然受到了嫡祖母冯太后的影响,但决定性的汉化政策还是由他制定并推行成功的。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4)用史实说明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3分)

材料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摘自《诗经·秦风·无衣》

(5)材料五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指出其更盛的原因。(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安徽省宿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富民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