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475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6 8:45:5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论语·学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体现的孔子主张有( )

①天人感应 ②德治 ③以礼治国 ④以法治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3.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4.“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 )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 )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6.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的必要的素质有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孔子认为人要达到“仁”的境界,应该做到“恭、宽、信、敏、惠”。两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 )

A.崇尚舍生取义的精神 B.告诫统治者宽刑薄税

C.崇尚科学、理性 D.做人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宋人陆九渊说:“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同之处在于探讨 ( )

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 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

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 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

8.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C.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9.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

A.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B.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D.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10.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 )

A.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B.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11.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13.《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人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 )

①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②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③“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14.“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大的成就。”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 )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5.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 )

A.达尔文和牛顿都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B.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D.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牛顿经典力学

16.《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17.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 ②化学工业兴起和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请皇帝“结百姓之心”“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 瞻识共主”。对此主张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要求君民共主 B.主张开明君主制

C.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D.强调皇权至上

19.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 )

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 C.片面的 D.中肯的

20.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

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D.“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21.“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22.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23.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 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2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

A.实行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小康社会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某官员在评价中国某项重大科技时说:“这件事情表明了中国人在打击力量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并且表明,那里的‘动荡’和无政府状态并未影响他们取得进展。”他评论的是中国 ( )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26.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7.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28.《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享誉世界,深受不同年龄人们的喜爱,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情节跌宕、离奇,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文学风格

B.都源于对封建制度不满而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C.西学东渐使中国文学汲取法国文学的优秀因子

D.体现出启蒙运动追求自由,歌颂人性美的主旨

29.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n1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 )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30.他们塑造的正面人物多数是脱离人民的个人主义“英雄”、忏悔的贵族、“改好了的”资产者、好心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上的“多余的人”以及温和驯良的“小人物”等。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流派是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1.“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D.“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32.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 )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34.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5.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36.有些思想家把生物进化论运用到人类事务,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思想受到资产阶级上层的青睐,其原因是( )

A.资产阶级上层非常崇拜达尔文 B.达尔文出身于资产阶级上层家庭

C.资产阶级为侵略扩张找到了借口 D.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37.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39.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0.一提到电影,人们就想到美国的好莱坞。但事实上美国并不是电影艺术的诞生地。2013年是世界电影118周年诞辰,届时如果在其“家乡”举办生日庆典,应该选择( )

A.英国 B.印度 C.日本 D.法国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一)必做题(共25分)

41.(13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答耿司寇》

材料三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拔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他一面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同时又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牛鸿恩《我所认识的李贽——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推明孔氏”的表现,并分析汉武帝时“隆儒”的目的及对儒学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李贽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宋代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李贽提出的“人伦物理”的主张主要挑战这一体系的何种说教?(6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宣传孔子的主要动机。(2分)

(4)与前三段材料相比,材料四在对孔子的评价和认识上有何进步之处?(2分)

42.(12分)“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思想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

评析材料中关于“中体西用”思想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第一种观点:肯定“中体西用”思想提出的合理性和重要作用。

(2)第二种观点:指出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和实施后果。

(二)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5分)

44.(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高二历史第三次阶段性考试答案

41、(13分)(1)表现: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

目的:促进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观点: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唯一标准。体系:理学。说教:“存天理,灭

人欲”。

(3)评价:孔子是主张改革的思想家。动机:宣传维新变法。

(4)进步之处:要一分为二看待孔子及儒学思想;评价孔子要结合其时代背景。

42.(12分)(1)在封建主义势力依然强大的情况下,“中体西用”思想是较好的改革方案,为西学引进中国大开了方便之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尽管顽固派还是竭力反对,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思想提出之前,林则徐、魏源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而未实施。“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史学界的巨变,为以后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思想等等先后涌现出来。

(2)“中体西用”思想没有触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张树声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得出认识的,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要求。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思想界也产生了维新变法思想,再加上当时民族危机不断严重,于是封建士大夫进一步进行反思,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进行新的探索。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