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4-2015学年上期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二段考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姚兰 审题人:谌征锋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 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2.《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3.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4.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情可作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5.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6.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7.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入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9.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人应该回归自然 D.美德即知识 12.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领导人加尔文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原理》中提出:“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上帝)选民与弃民的标志……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的话,实际上是 A. 否定上帝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C. “因信称义”的新解读 D.宣扬人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13.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15.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这段话的本质是 A.否定中国戏剧 B.批判传统文化 C.鼓励戏剧创新 D.反思传统文化 16.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8.《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怪现状”的是: A.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B.清政府成为“洋人之朝廷” C.孔子穿西装 D.大清子民“剃发、蓄辫” 19. 以下是来自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学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界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蒋介石并实践之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20.1919年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21.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 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 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22.“‘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3.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24.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①主义偏重主观、表现;②主义偏重客观、再现。①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②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分别是 A.《人间喜剧》、《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 D.《苹果车》、《安娜·卡列尼娜》 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意义。(8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24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4分)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16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4分) 2014-2015学年上期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二段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BD 6-10 CDDDC 11-15 CBDDB 16-20 DDABA 21-24 AABB 二、非选择题 25 答案:(16分) (1)起因 :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2分) (2)孟德斯鸠: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4分) 伏尔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4分)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26答案:(12分) 如:赞同材料观点。 论据:①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许多的危害和弊病,如对生态平衡的破坏。②盲目的反传统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等。 总之,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反对的观点,结合史实具体分析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即可概括出材料认为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然后按照什么的步骤进行。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27答案(24分)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4分) (2)中国:从追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2分)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答:民族危机严重)。(2分)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 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2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 (3)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