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0.1M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21 22:45: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命题人:卢青 审题人:张彦斌

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

推论。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A. 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 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

C. 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 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2.《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

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确定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 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3.《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

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

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4.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

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

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5.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

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6.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

B.隋唐时期,中央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

C.门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D.各种权力之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牵制和监督

7.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

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8.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

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表

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9.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10.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中央权力进一步扩大

11.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

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

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B.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13.商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的影响削弱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

1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15.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

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6.恩格斯说,侵略战争给了中国以致命的打击,“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瓦解”。“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恩格斯这段论述主要是

A.揭露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的危害 B.认为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C说明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强调侵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制度

17.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18.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9.有关下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 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20.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回顾历史,“孙中山和我们具有不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孙中山

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②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决定“以美为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④组织工人运动,掀起工农运动的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22.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②反对华北自治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2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局部)。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将士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B.国共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燃成燎原之势

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斗争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24.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两大战场相互支持,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下列选项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共合作表现的是

A.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25.1934—1936年的长征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

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26.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领导工人运动,坚持城市斗争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27.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于华东…巩固首

都…”,下列会战能够体现上述作战方针的是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枣宜会战④太原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8.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

B、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C、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

D、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9.下列关于一战后中国山东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东问题成为巴黎和会上各国争论的焦点

B.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被迫同意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华盛顿会议期间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得到了重要修正

D.《九国公约》的签订使山东问题得到了解决3

30.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 德国是反对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

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著名战役。下列各项中,

属于右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是

A.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B.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德军从此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D.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32.下列有关二战内容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各个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战略进攻的是太平洋战场

B.英国军民的坚决抵抗而被迫不定期推迟、实际上是永远放弃了的德军作战方案是霸王行动

C.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战争的标志是苏德战争的爆发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发动全面进

33. 右图数字所表示的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①会议决定了二战后的两大政治经济集团的对峙

B.②会议从国际法角度承认了台湾属于中国

C.③会议重申了开辟第二战场的重要性

D.④会议商定了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日期

34.一位当代中国学者认为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

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

主要指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

A.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C.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5题19分,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49分。)

35、(19分)政治制度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 (2分)

材料二 ?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央行政制度作了怎样的调整?(1分)这种调整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2分)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

材料四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4)材料四中“新的变化”指什么?(1分)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政府?(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3分)

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治外法权”始于哪一场战争之后?(2分)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的直接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出《中国希望条件之说帖》。《说帖》提出废除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殊利益,并列举了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四项就是要求撤销外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程道德《试述中华民国政府废除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对外交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撤销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主要背景。

(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要求在巴黎和会上的最后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 1943 年1 月11 日, 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重庆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包括: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条约宣布废除《辛丑和约》, 将上海、厦门的公共租界, 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以美英废约为先导, 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国家签署了类似条约, 废止这些国家在华享有的各种特权。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成就。(2分)这一成就取得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曾经历了法西斯主义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法西斯主义。但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法西斯势力仍然余孽难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警惕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材料一 法西斯主义是具有绝对专制主义性质的独裁统治,是黩武主义的暴政。它以强暴夺取政权,扫除一切政党和群众组织,只服从一个至尊的独裁者,只遵循一种象宗教一样的信仰。法西斯组织奉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只考虑本民族利益,而无视其他民族的生存和价值。法西斯政权强行控制经济,把经济纳入战略措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肆意挑起战争。法西斯分子强烈地反社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分)“法

西斯主义的浩劫”是指什么?(1分)

材料二 长期以来,美国以两大洋为屏障,不加入欧洲的争端,也不与欧洲结盟,一心一意发展自己的实力。

美国参议员范登堡曾经是孤立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在“二战”时期开始转变。1941年珍珠港事变的次日,他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他曾说:“珍珠港结束了孤立主义。”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为什么结束孤立主义?(1分)二战中美国结束孤立主义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做法有哪些?(3分)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二战中世界人民是怎样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的?(2分)它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2分)

(4)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盟国是如何处置德、日法西斯的?(2分)

台州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答案

高二 历史



35、(19分)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2分)

(2)变化:实行三省六部制。(1分)

影响:①既分权,又制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标志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历朝基本沿用。(3分)

(3)各指: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2分)

主张: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地方分权思想。(1分)

评价: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冲击君主专制统治;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2分)

(4)“新的变化”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2分)

分别指: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3分)

历史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3分)



(2)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的战胜国地位。(2分)巴黎和会最终没有同意中国的要求,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2分)

(3)中国与美英等国签订条约,逐渐废止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2分)中国坚持抗日,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中国与英美等是盟国关系;中国战场牵制着大量日军,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英美希望中国继续坚持抗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鼓舞中国军民的士气。(以上每点1分,共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八次周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九次周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七次周练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