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文件大小 220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4-14 13:35:3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

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仁政治国 C.兼爱非攻? ?D.以德治民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

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

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 “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

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①宣

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

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

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5.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

C.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D.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6.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

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

正确的是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C.“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D. “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7.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他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

之天下之人。”而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提出了主权在民的

思想。这两种思想的相同之处有

①实质都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

③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利益 ④都为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于思想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8.“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

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信仰即可得救”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10.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D.提倡实验科学

11.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12.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C.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D.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14.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洛神赋图》 《天王送子图》 《窦娥冤》 京剧《杨门女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D.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15.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

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

心,不睡不梦寐。”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C.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17.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18.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某一物理学成就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

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

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宏观世界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证实了“自然界无跳跃”原则 D.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19.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现中国工业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重

20.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

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

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

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C.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

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

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

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

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

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孙中山、陈独秀

C.康有为、孙中山 D.洪仁玕、康有为

2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这个

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

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奔腾之马。而不思考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

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B.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C.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2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

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

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B.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D.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27.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

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 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28.2010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3周年时有人写道,33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了那一

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

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

制度的恢复

A.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B.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C.使人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29.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某种联系( B )

A.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设计了一个明显的理由 B.是精神生活出现危机的反映

C.赞成在作品中表现自我 D.提倡用意识的延续取代行动的延续

30.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

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

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

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解冻文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共40分)

31.(25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

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目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背景。(6分)

(3)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两国都在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二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7分)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2014年下学期期终考试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共40分)

31.(1)社会条件:“经世致用之学”的产生;八股科举束缚思想;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的强化。(6分)

(2)理解: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2分)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发展。(4分,两点即可)

(3)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6分)

特点: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3分,未说明“变化”的2分)

影响: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4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湘中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湘中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