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77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31 19:37:2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Ⅰ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3.《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6.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7.“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8.两位学者各自根据其阅读史料,提出对汉代社会型态的看法。甲学者认为汉代社会是地缘社会,聚落内部的血缘联系不强;乙学者则认为汉代是血缘社会,聚落内部同姓的力量强大。我们应如何理解两位学者意见的差异?( )

A.甲学者的主张符合古代宗族瓦解后的形势,较为合理 ???

B.乙学者的看法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延续性,较具说服力 ?

C.两位学者立场相反,说明历史没有客观性。 ?

D.古代社会地域差异大,两位学者结论都不具说服力

9.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10.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A.皇权专制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1.下列有关新疆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元代,理藩院曾负责其行政、兵刑、宗教事务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是英、俄、德列强在中国重点扩张的对象

C.在收复伊犁过程中,左宗棠确定了 “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的策略

D.新中国成立后,是最早设立自治区的省份

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唐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有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B.科举制不可能令人神经麻木,因而观点有误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帖子的主要问题是八股取士的时间有错误

14.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5.《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16.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17.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期间,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2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B.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1.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22.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③

23.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24.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5.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的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问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1.(15分)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相”是中央政府机关的首脑。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钱穆也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而宋代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材料三: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相比最主要的差别。(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和唐、宋两朝皇帝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7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分析“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

2.阅读下列材料:(11 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5分)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分)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 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2分)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

重庆

--------





其他

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2分)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2分)

4.(13分)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小高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小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