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津中、广实2013级高二年级联考历史学科试卷 2015.5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所给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50分) 1、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2、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 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3、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 ) A.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 B.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C.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D.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4、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5、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和相关长官共商对策。但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官员提出应对调兵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汉代匈奴侵入河套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C.宋代西夏侵入陕西 D.明代蒙古入侵山西 6、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下列诗句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的是( )。 A.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7、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宣城行政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时期 宣城行政建制沿革 春秋 分别属于吴、越、楚等国 秦朝 前221年置爰陵县,县治即今宣城市区 汉朝 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南宋 乾道二年(1166年),改宣州为宁国府 A.春秋时宣城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B.爰陵首任县令是由秦始皇任命的 C.汉武帝时丹阳郡守可以世袭 D.南宋宣城有可能被江浙行省管辖 8、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9、“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句话针对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C.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 D.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10、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1、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1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 B.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 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D.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 13、历史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右图漫画反映的主旨是( ) A.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三权分立体制 B.三权分立体制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君主立宪制不利于政府决策 D.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 14、《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A.维护各州的权利 B.争取民族独立 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15、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 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16、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A.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17、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领导阶级 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都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18、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19、、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这个时候”是指( ) A.鸦片战争后 B.《马关条约》签定后 C.五四运动后 D.《辛丑条约》签定后 2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 A.割地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支付列强巨额赔款 D.开埠通商 21、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 A.太平天国运动 B.1894年平壤战役 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2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著名实业家在《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真正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24、通过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看上海,下列事件与上海无关的是(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5、右下图为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五元兑换券(正面),兑换券上的图像人物应是 (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孔子 D.黄帝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6题15分,27题15分,共5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7分) 27、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8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6分) 28、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请回答: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4分)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12分) 津中、广实2013级高二年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B C C C B B B C B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C A A D C A A B B D 二、材料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答案:(1)、演变:由德行,到门第,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 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6分) (3)、社会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7分) 27、答案 (1)、原因: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奠定了经济基础。(4分) (2)、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8分) (3)、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6分) 28、答案 (1)、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4分) (2)、因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过程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具有专制主义色彩,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与防范。(1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