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广东省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广州二中、广州六中四校联考试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文件大小 138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4/8 21:40:0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7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四校联考试卷

历 史

命题学校:广州六中 命题人:宋晓芳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B.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墨家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5.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7.1920 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此等论调”应该是

A.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B.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

C. 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观点

8. 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某一思想家“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这一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 B.李贽 C.王阳明 D.苏格拉底

9.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10.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宽容的心态 B.人性的复苏 C.高雅的追求 D.理性的崇拜

11.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12.人们之所以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想

A.批判封建专制,对新社会提出设想 B.抨击天主教会,提倡自由平等

C.批判宗教,提倡理性 D.否定王权,提倡民主自由

13.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得罪了上帝呢?”对该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B.上帝意志不可违 C.反对盲目信仰 D.妇女应得到解放

14.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5.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韩信很快就把新谷、陈粮分开,并将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16.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揭示的是

A.《授时历》名称的由来 B.《授时历》名称的含义

C.《授时历》是最先进的立法 D.《授时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17.《琅玡台刻石》(右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

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

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铭文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B.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C.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D.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9.2010年,一名长相酷似爱因斯坦的男子成为络 红人,将其捧红的“幕后推手”则是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关于伊朗的报道画面中,闪过一名白头发白胡子的男子,不管是长相还是发型都与爱因斯坦几乎一模一样。有友将视频截图发到微博后,被转发了数千次。亲眼目睹之后,友的反应都是:“时光机器已经造成了。” 爱因斯坦“被穿越”的理论依据是

A.相对论 B.量子理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

20.有学者认为,“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下列能典型反映信息社会到来的是

A.信息成为经济增长点 B.络技术的出现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证券行业的成熟

21.右图反映的理论对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C.严复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思想

D.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2.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

23.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4.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6.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2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B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世界性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8.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C.“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29.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与《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30.《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55分)

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材料二】 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三】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材料一、二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5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4分)

32.(15分)自古以来,大国的崛起离不开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创新了社会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大国不是以疆域大小区分,主要指标是制度和综合国力。只要制度领先,经济、军事、学术、文化等领域也能着着领先,形成雄厚的综合国力。即使国土不大,也能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国。严格说来,称得上强盛的世界大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功能的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对世界事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的自由度大小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袁伟时《大国盛衰的历史经验》

(1)请以“人的自由度大小”为标准判断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是否为世界大国,并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7分)

(2)根据材料所述标准,你认为18—19世纪,哪个国家堪称“国土不大,也能成为世界公认大国”的典型?(2分)

(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给予了人的自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6分)

33.(1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总、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材料一所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6分)

(3)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5分)

2017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四校联考参考答案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B

C

A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B

D

C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C

D

B

D

B

B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55分)

31.(25分)

(1)主张: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文学语言的通俗性、平民化。(4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宣传普及新思想、新文化的需要);西方文明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观点:语言是传播思想的工具;好的语言需要有才识兼备的人;提倡使用俗语。(3分)

相似主张:通俗化。(2分)

(3)意义: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6分)

(4)积极作用: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导;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2.(15分)

(1)判断:不是世界大国。 (1分)

论证: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使人丧失了政治的自由;(2分) 经济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束缚了工商业者的经济自由;(2分) 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2分)

(2)典型:英国(2分)

(3)说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保障公民权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增强了经济的自由度和活力;恢复“双百”方针,使思想文化自由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3.(15分)

(1)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2分)

科学领域:科学逐渐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2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4分)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2分)

(3)观点一: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观点二:人文知识重要。人文知识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三:两者同等重要。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表明观点2分,简要分析3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山东省淄博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钱桥中学、泥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天津市宝坻区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成安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