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5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2/21 15:35:2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论语》 B.《道德经》

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

2.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3.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的共同点是

A.相信除人之外神的力量 B.约束人类无尽的欲望

C.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为专制中央集权服务

4.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5.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_____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 《春秋繁露》

B: 《四书章句集注》

C: 《藏书》

D: 《明夷待访录》

6.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7.“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

A.心外无物

B.知行合一

C.致良知

D.天人合一

8.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9.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10.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从中可以得出()。



A: “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

B: 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

C: 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D: 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

1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唐传奇 D.风俗画和文人画

12.《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13.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艺术成就是(  )

A.南戏 B.元杂剧 C.昆曲 D.京剧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15.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16.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 严复的《天演论》

B: 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 谭嗣同的《大同书》

17.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解放战争

18.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19.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7)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 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 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同家富强

D: 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21.“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22.“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材料出自毛泽东的(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23.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冲破了思想樊篱

24.“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以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 )

A.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文化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D.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

25.新中国前30年,我国教育发生过三次大的失误或冲击,即1957年“反右”扩大化对教育的冲击,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出现的急于求成等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10年对教育的严重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前30年教育未取得成绩

B.失误或冲击的根本原因是“左”的错误

C.新中国前30年高考制度未中断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最终完全建立

26.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27.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

A: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 《义务教育法》实施

C: “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

28.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 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 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 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 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9.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30.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31.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兼爱和自我节制 D.人治和法治

32.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这反映了

A.希腊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 B.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D.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

33.“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B:文艺复兴运动扩张到欧洲其他国家

C:意大利天主教会的极力压制;

D: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34.近代欧洲有思想家这样论述:……始祖亚当堕落犯罪后人类的本性彻底败坏,故人类靠自己无法自救;谁将得到救赎,谁将最终沉沦早已为上帝所“预定”。认为终将得救者皆为上帝所预先“选召”者;人们的“称义”只能通过信仰上帝与基督来完成……此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马丁.路德 D.斯宾诺莎

35.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兰克

36.“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37.《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这样唱道:“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彼特拉克 D.马丁·路德

38.“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这主要表明 (  )

A.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

C.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开始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39.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40.约翰·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胡斯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创者

B.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C.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D.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41.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A. 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B. 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C. 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D. 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42.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43.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 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 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 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 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44.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45.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1384年)指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46.康德说:“唯有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才能给人类带来启蒙。”康德的论述主要是

A.强调自由是天赋人权  B.推崇理性主义的精神和原则

C.倡导以自由为核心的思想启蒙 D.主张建立民主体制维护自由

47.“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48.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14分,第50题18分,第51题20分,共52分)

49.(14分)

“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

材料二“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戈拉《论诸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普罗塔戈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8分)

答案

(1)孔子重视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态度:但又承认大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畏大命)

(2)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树立的尊严和权威,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50.(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文化最宝贵的科学成分在于它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数学理性、逻辑理性和实验理性等精神准备,而基督教教会保存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基督教文化思想。在基督徒的眼里,上帝是全能的唯一的神,人类不仅仅只相信上帝创造了他们,更应该顺着上帝的指引,去证明上帝的伟大,就是这种信仰的力量鼓励着欧洲近代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与追求。14世纪大量教会大学诞生,它们以神学为主要课程,同时讲授人文和自然科学,教会大学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大批的专业知识分子,形成了西方的学术传统,使科学研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它们既是教会控制信徒意识形式的场所,又是培育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温床。

——摘编自李毅《论基督教对近代欧洲科学和科学家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3月国务院组织专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这计划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高技术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持续攻关,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该计划建立了政府决策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激发了专家参加科技计划管理的积极性,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通过积极参与和组织实施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吸引了一批外籍专家特别是优秀海外华人参与计划任务的实施、评价,加大了开放创新的力度。高技术的研发具有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的特点,需要长期潜心研究,正是有了中央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才保住了863计划能够着眼未来、面向前沿,才能够吸引一大批事业心强、素质高、勇于创新的高技术人才,推动高技术的持续发展。

——整理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5周年回顾》

(1)据材料一回答,基督教是如何推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合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某一领域的一项具体成就,简述其对社会的影响。(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863计划”实施的背景。据材料二概括“863计划”成功实施的主要经验。(8分)

答案:(1)推动:基督教会保留了大量的基督教文化成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基督教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教会办的学校为近代西方科学自然科学提供了研究场所,培养了科学人才,形成了学术传统。

成就: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动伦》,提出了日心说。

影响: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猛烈的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背景:国内:改革开放深入渗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新技术的推动;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迅速,尤其是80年代高新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经验:政府的支持,财政的保障;坚持正确的原则,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持续攻关;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51.(20分)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7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2分)

答案

(1)观点: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主张:影响和说服大众;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关系:哲学依赖(或反映)时代;时代发展需要哲学。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成安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北京临川学校2016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陕西省西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历史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六校联考”期中试题 历史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