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33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12-24 10:25:4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 南朝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②中国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体系? ③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④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

3. 右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4.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 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 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5. 历史学家克拉克(kitson clark)曾写道:“历史研究的工作,是不间歇的在进行,不断发现新材料,以否定旧解释。史学家不停地探究与重新解释既已被接受的事项,发掘新材料,扬弃旧信念。”在这里他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搜集史料与得出结论是历史研究中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

B.史料越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就越真切

C.史学家由史料得出的结论没有绝对的肯定性

D.借助于丰富的史料更有利于了解现实观察未

6.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7.《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段材料说明

A.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C.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雅典是法治国家

8.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9. 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了“法治”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财产有关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C.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10. 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

A.赋予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 B.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C.引导公民切实地关心国事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11. 右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

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

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

12.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A. 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 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 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 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13.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 B.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D.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4.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 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 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5. 刘宗绪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B.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C.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16. 1927年上海《东方杂志》以“农民状况调查”为题征文,要求应征者文章要“注意于农民疾苦实际情形之说明……当以报告事实为主,切勿流于空洞”,后推出了“农民状况调查”专号,集中刊载了16篇农村调查研究专文和23篇《各地农民调查》的“征文节录”(涉及区域及文章数量见下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充分肯定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 国民大革命时期人们对“乡村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C.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下城乡“背离化”趋势更为凸显

D. 反映当时以近代实证科学为导向的调查之风颇为流行

17. 下列历史人物都为中国革命作出突出贡献,其中为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作出过直接历史性贡献的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周恩 D.彭德怀

18. 右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 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 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 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19.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C.改订新约取得重大进展??????????? D.国民政府亲日倾向加强

20.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

21.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这一事件表明????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 D.③④

22.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 A.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 C.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3.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24. 据《申报月刊》(1933年)报道,“‘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这说明当时中国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兴起了计划经济思潮??????④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25. 蒋介石日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据此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 ??????B.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C.蒋介石希望和中共合作抗敌??? ?????????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

26.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到苏联。他第一次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27.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8. “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材料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C.对城市化处理不当,会加剧社会矛盾? ???

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

29.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30.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31.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32.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之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33. 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 “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 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 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34.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国家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世界社会”,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

A.弱化了各国国家主权 B.消除了国家之间差别

C.缩小了世界贫富差距 D.化解了国家之间矛盾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49分。

35.(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新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都摆放高?18米、宽24米的孙中山画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到哪里去?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二????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三????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8分)

(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原因。(8分)

36.(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

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

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

宝石和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

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

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

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

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

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1)根据材料一反映,从16—18世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十九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人描述道:印度给我们运他们种植的棉花,……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术工人制造必要的机器,用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20世纪初,又有英国人描绘说:英国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的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2)结合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及其特征。(5分)

材料三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的基础之上。……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1945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

(3)指出从1942年初到1945年,美国为维护和平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作用两大举措。(4分)当时“面临棘手的经济问题”主要指什么?(2分)指出美国为此所采取的措施,并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

余姚中学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 CBCAC DCBBC 11---20 DBCDB ACABD

21---34 DCBCD DACDA AABA

非选择题:49分,24+25

35. (24分)

(1)①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②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③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更加激化,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高潮;④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⑤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后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任答4点,8分)

(2)九一八事变。后果:日本侵占整个东北,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4分)

史实: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最终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4分)

(3)原因:改革开放;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6.(25分)

(1)变化:贸易范围扩大,由亚欧大陆间贸易扩大到欧,美等各大陆之间的贸易(2分)

贸易商品由满足上层社会的需要到奢侈品为主逐渐扩展为普通居民生活用品(2分)

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2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2分)

(2)表现:世界各地商品生产,贸易流通,消费和投资紧密结合在一起(3分)

特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是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主要收益者,亚非拉落后地区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2分)

(3)举措: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消灭法西斯:参于成立联合国(4分)

经济问题:各国受经济危机与战争破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贸易保护和外汇管制,造成国际贸易畏缩,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濒临崩溃(2分)

措施:筹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 (2分)

评价:有利稳定世界经济次序,扩大世界贸易:同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或者,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4分)

相关资源:
·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4届高三12月第四次模考历史试卷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12月)历史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历史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12月)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