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12月质量检查(Ⅰ)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74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12-24 10:25:4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12月质量检查(Ⅰ)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是日要求的。

1.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2.《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3.《文献通考·田赋考》在谈及唐代中期的社会状况时说:“今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导致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是

A.两税法实行,百姓规避赋税现象严重 B.商人对社会财富的大量侵占

C.战乱频仍,政府控制的户籍减少 D.唐朝执行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4.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

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B.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

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 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

5.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 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6.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7.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农作物的传人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8.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理沦遭到读书人抵制 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

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 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

9.19世纪末期,晚清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

这些朝臣和士大夫

A.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 B.变法图强的思潮已经开始兴起

C.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 D.“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10.“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已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清廷发布这一上谕的意图是

A.完成百日维新的未竟之业 B.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

C.下罪己诏以讨好西方列强 D.主动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

11.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12.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

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 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

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14.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15.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就业者本人)1978年为2.06人,1984年降为1.71人。这一变化说明

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 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

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人差距扩大 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

16.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判断

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 B.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

C.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 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

1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18.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9.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规定大臣和政府参事只能从资产阶级中遵选,而到了路易十六时

期,大部分大臣甚至总督的职位都落到了传统贵族的手里。这反映出18世纪法国的社会特征是

A.传统贵族特权得到加强 B.阶级分化和对立不断加剧

C.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挑战 D.主要社会力量实现整合

20.19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经济价值是

A.有利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建立 B.带动了钢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打破了农村的封闭和城乡隔离状态

21.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1880年的14万件上升到1907年的35万件,德国从1900年的9000件上升到1910年的1.2万件。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80%~9796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承担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

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

22.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



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

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

23.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方式存在分歧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

24.《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25.(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摘自(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吏》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宣告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宪法上的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的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内阁首相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内阁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起先未得到下议院赞同,庇特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们的支持,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自此之后,在英国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倘若内阁在下议院失去多数议员的信任,它可以解散它,重新选举,如果新议员们对这一内阁表示信任,就可以继续执政,否则就应辞职,而让下议院的多数派去组阁。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制建立的主要政治影响。(6分)比较明朝内阁与前代中书省的权力区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近百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演变的主要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异同点。(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有关清后期至民初历史变迁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6分)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本质意义。(8分)



相关资源:
·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4届高三12月第四次模考历史试卷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12月)历史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