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 )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2.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必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此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 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问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3.昔者,纣为象箸(筷子),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盛羹器皿),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粗劣食物),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酒糟堆成的山丘),临酒池,纣遂以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的“象箸”、“玉杯”可能来自民营手工业 B.当时农牧业落后,“酒池肉林”的记载不符号历史事实 C.当时的官营手工业能织出多种精美的丝织品 D.纣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活奢侈腐化 4.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5.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6.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 ( ) 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 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缺乏政府监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8.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0.重商主义是为了适应资本原始积累而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 )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 11.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 )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12.《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 ) A.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 C.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 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13.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4.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 15.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 A.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国家干预政策——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16.王韬在《壕埂杂志》中指出“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当时流行于上海市井的一首竹枝词写到:“洋行买办每多财,时式衣装尽得来。阔绰排场人尽幕,频年获利店纷开。”对材料所述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商立国成为清政府的治国思想 17.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18.下图反映的是1950-1985年间我国 ( ) A.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B.外贸总额发展变化过程 C.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 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情况 19.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C.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20.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 ( ) A.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进行 B.彻底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进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 21.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 ]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 ]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该材料的空缺部分是 ( ) A.文明史 B.全球史 C.经济史 D.社会史 22.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苏州明报》载 “夫妻两愿离婚者,得自行离婚”,“夫妻之一方以他方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为限,得向法院请求离婚”。上述现象表明 ( ) A.传统婚姻观念已经不受限制 B.离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C.政府政策主导婚姻观念变化 D.西式婚礼引领时尚潮流 2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 )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24.美苏之间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其实早在1933年的时候,罗斯福政府就已经承认了苏联并且也与苏联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1934年,美国国会也废除了干涉古巴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与此同时美军也从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军,美国还允许菲律宾独立。请回答此时美国推行这些政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保护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B.经济危机造成了军力的下降 C.美国外交政策的需要 D.美国与这些国家结盟 25.下表反映了大萧条前后美德汽车产量变化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二战前 ( ) 年 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万辆) 534 336 238 133 189 274 397 446 482 251 德国(万辆) 16 7 7 5 10 18 24 27 33 34 A.罗斯福当政后汽车产业完全恢复 B.德国政局变动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 C.美国汽车业最繁荣年份在大萧条前夕 D.美元贬值有利于德国经济恢复 26.罗斯福是美国历史连任四任的总统,但是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选民却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连任四任的总统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 ) A.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D.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7.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28.被称为“战后西德经济重建的设计者”、“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这表明当时的联邦德国 ( ) A.完全放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B.开创了不同于西欧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C.认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面对“滞涨危机”而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9.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 )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30.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材料作者认为 ( ) A.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从国情出发,中国不适于走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门道路 C.西方国家应该学习并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模式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模式应该相互借鉴 31.《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2.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与欧盟结构特点类似的是 ( ) A.1787年之前的美利坚合众国 B.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 C.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主义共和国联盟 D.1992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33.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袼局的存在 D.南北经济发展的悬殊 34.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35.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分,第37题分,共30分) 36.(19分)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⑴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3分) ⑵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2分) 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帝国”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3分)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 ⑷“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3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人民公社的特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 一大二公”。“大”主要体现在规模上:全国平均28个半合作社并成一个公社,变成一乡一社甚至数乡一社,比合作社时扩大了 10倍甚至几十倍。“公”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和分配制上: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甚至猪羊鸡鸭都转归人民公社所有。 材料三 安徽凤阳小岗村被喻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如今又在试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胡锦涛考查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土地经营方式的相同点,试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 ⑵ 根据材料三,“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谈谈你的理由。(3分) 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历史参考答案 36.(1)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分) 文化: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1分) (2)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 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 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每点2分,共4分) 原因: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1分) ②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分) (3)背景:①,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和西欧地位一落千丈; ②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3分) 努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2分) (4)理解: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1分) 一方面,工业革命后欧洲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到了全球,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2分)但另一方面,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原料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