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宁夏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32*1.5分,共有48分)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国家的重要执政 官,权位显赫。”这段材料反映了夏商周政治制度(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有效的制度保障了秦国对六国文化的影响。”材料说明了( )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术》《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制( ) A.命题范围拜托四书五经束缚 B.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 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养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北宋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武将专权,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完全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 8.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说明了( )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9.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我国近代前夜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10.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 路(行政单位)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河北东西路 29 38 76.3% 京东东西路 12 19 63.2% 京畿、京西北路 8 11 72.7% 小计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四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 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 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B.基本动摇了旧的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C.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D.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12.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 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 13. 亨廷顿说:“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新的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应以各种相和谐的方式为新生社会集团的参与提供机会……”19世纪上半期,英国提供给新生社会势力参与的“和谐方式”指的是( ) A.成立责任内阁????B.议会改革??? C.光荣革命????D.完成工业革命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 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 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C. 实现三权分立??? D. 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15.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则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认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 A.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16.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17.《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18.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19.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与该条文内容相关的是 (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认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材料说明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1.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材料表明梁漱溟的态度是( )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22. 右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当时历史史实的是( ) 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B.中共开展土地革命 C.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 23. 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由此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 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增强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力量 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24.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5.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6. 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7.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28.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29. 201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 A.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B.确立了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 C.巩固了中俄两国的结盟关系 D.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 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 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31.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 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 ) 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33.(25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的原因。(10分) 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6分)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3分) 34.(12分)材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 时间 事件 1901年 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 1903年 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 1910年 成立中央代议机构一一资政院 1911年 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3分)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9分) 选修题(35、36两题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采。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9分) 3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1904年)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愚弱的国民,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妹子恰恰死了,大哥也可能在饭菜中和了妹子的肉,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在无意之中,不吃了妹子的几片肉。现在轮到了我自己┅┅有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狂人日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迅留学日本时中国的社会背景(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狂人日记》发表的背景、意义。(7分) 宁夏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题卷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题 号 1---32 33 34 选修 总 分 复 核 人 分 数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52分(共4小题,必做题33、34;选做题,35、36) 33.(25分) 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10分)
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7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