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秘密★启用前 江西省2016年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 历 史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中 礼、乐是六艺教育的核心。这反映了六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2.“族田义庄”创始于北宋范仲淹。史载,宋仁宗皇祐二年,范仲淹在苏州长洲、吴县置田十 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供给各房族人衣食、婚嫁和丧葬之用,始称“义庄”,其地被称为 “族田”。下列对“族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土地所有制 B.族田的存在加剧土地兼并 C.族田体现了自给自足特点 D.族田对家族贫困民众进行救助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 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 “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 A.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唐代一切政府法律颁行.须用皇帝名义颁布的,事先由政事堂议决,上交皇帝书敕,再由 政事堂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发下,没有加盖印章的法律皆属无效。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皇权不断加强 C.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中央集权强化 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中国的某一制度称为“消极的民主化”,认为这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 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 学养。……它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这一 制度应是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科举制度 6.两宋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是,军事上的弱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崇 尚气节的时代。史料记载:崖山之役,“后宫诸臣,从死者众……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宋 时形成“崇尚气节”的风尚,表明当时 A.完善科举重文轻武 B.积贫积弱立志振兴 C.结束分裂强干弱枝 D.程朱理学影响至深 7.从西汉中期耦犁到唐代的曲辕犁,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不是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而 是逐步变得趋于轻便灵巧。这说明中国古代农具 A.技术进步比较缓慢 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8.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东汉至唐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以下选项正确的一组是 ①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 ②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③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④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 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战争不能避免的 根本原因是 A.欧美崛起,需要广阔商品市场 B.闭关锁国,中国危机四伏 C.禁烟运动,影响英国在华利益 D.专制统治,中国落后于西方 10.“(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 种杌鼾不安的现象。”近代航运事业兴起后,“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 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不堪 B.社会转型发展伴随着部分群体的痛苦 C.近代航运业夺利于民,洋务运动有局限 D.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利于近代化 11.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评价“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 国。……固无经验之书生也”。康广仁也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 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材料认为维新变法失败是由于 A.社会基础薄弱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顽固派抵制 D.维新派自身局限 12. 1878年,清朝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一书中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此书呈总理衙门后,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有人参劾指责他是汉奸,郭嵩焘任期未满, 被迫因病销差。郭的遭遇主要说明 A.中国社会变革阻力巨大 B.“中体西用”不符合实际 C.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D.政治变革成为时代潮流 13.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 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右图。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B.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锐减 D.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14.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 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 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袁世凯依法担任大皇帝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15.钱穆在《民族与文化》中说:“(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破坏旧的, 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林纾也 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 (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在此他们强调进行社会变革应 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理性变革,尊重传统 C.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 16.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提出“一心一德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 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毛泽东也发表了《论持久战》,提出“兵民是胜 利之本”。由此可见,国民党中央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略最大的不同在于 A.准备作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 B.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C.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 D.依靠国际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17.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体现了中共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 18.古代欧洲思想家认为“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 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 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蜗牛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追求自由平等,反抗神学压制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反对专制统治 D.主张三权分立,反对权力集中 19.有学者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 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 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20.“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说明国家民主制度建设中对权力运行 的制约和监督。下列关于制度和笼子的描述,符合德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21.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 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 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为修正这一荒谬,美国社会精英的顶层设 计是建立 A.邦联体制 B.联邦体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22. 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道:“无论人们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 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就是怜悯或 同情”。“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共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在他 看来,企业家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是 A.依据本性同情弱势群体 B.关心并改善社会成员的命运 C.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D.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23.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钱穆先生也曾指出:“就 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 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材料最能 够说明的是 A.巴黎公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巴黎公社代表了当时时代发展潮流 C.巴黎公社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只能通过暴力取得政权 24.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使您自己成 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 人。……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材料中“新的和更大胆 的方法”是 A.实行自由主义,允许商业竞争 B.推行福利政策,扩大社会救济 C.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 D.国家干预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 25.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一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 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 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让·皮埃特斯评价的是 A.两极格局的严重对峙 B.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 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 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 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 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 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 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 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 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 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 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 们的安全和幸福。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 予以变更的。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 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 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 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 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 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 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摘编自《独立宣言》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 价《独立宣言》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三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 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 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 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 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5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 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 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也再一次引发了人 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 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 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 瑟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 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物理学家吴大猷说:“我国有些人士以为科学‘我国自古有之’,看了英人李约 瑟大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而大喜,盖其列举许多技术发明,有早于西欧数世纪的,足 证超于西欧也。然细读该书,则甚易见我国的发明,多系技术性、观察性、纪录性、个别 性,而……弱于抽象的、逻辑的、分析的、演绎的科学系统。……一般言之,我们民族的 传统,是偏重实用的。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小论文。 (说明:可以就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 实准确)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世界“富国俱乐部”确认了10个“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其中包括韩 国和台湾地区。而韩国和台湾的发展后来之所以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公平的增长”,土 地改革功不可没。 材料一为了缓和岛内佃农与地主的矛盾,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陈诚从1949年到 1953年,采取“和平渐进”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土地改革”。土地改 革第一步:实行“三七五减租”。也就是“从佃农的收获量中减除肥料等实际费用的 250/0,其余则由地主与佃农各分37.5%的平均分配方式”。土地改革第二步:实行“公地 放领”。从1951年开始,将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来的耕地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为耕地正 产品全年收获量的两点五倍。土地改革第三步:实行“耕者有其田”。规定地主可以保留 相当于中等水田三甲(四十三点五亩)或者旱地不超过六甲,超过的耕地一律由政府征 收后放领给农民。 材料二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以后,为了缓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经济,1948年9月,“政府最终采纳了一项以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为基础的改革土地所 有制的政策”,李承晚政府开始出售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没收的“归属土地”。为了达到 “废除租佃制、耕者有其田”的目的,1949年6月,李承晚政权制定了《土地改革法》,由 政府通过赎买地主的土地然后再有偿地出售给佃农的方法,实现国家土地的再分配。 政府规定:自耕农所占耕地的规模一般是水田三町步、旱田六町步,以此为标准,超过的 部分由政府没收,有偿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自耕农或佃农。 ——以上材料摘自《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台湾和韩国土地改革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和韩国土地改革对本地区(或本国)工业 化发展的作用。(7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C D D C D A B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A B A D B B C D D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 26.(23分) (1)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英国各民族的心理需求;“光荣革命”的推动等。(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得8分) (2)原则: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4分) 作用: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推动独立战争的开展;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积极影响。(6分) (3)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5分) 27.(12分) 评分说明: 论文 一等(12~9分) 题目与观点、史实对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二等(8~5分) 题目与观点、史实基本对应,史论结合,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0分) 题目与观点、史实不对应,缺少论证 示例:正确看待中国古代科技(题目) 要点: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推动了世界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当代科学研究依然有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理论;中国古代科技由于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16世纪以后逐步落后于世界。 28.(15分) (1)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从公地出售入手,逐步限制地主土地;有偿分配;实行耕者有其田。(8分) (2)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推动地主农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型;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7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