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45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15 9:38:5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南阳市2015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第I卷(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

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2.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一方面,

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

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3.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

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

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

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

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

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

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5.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

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

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

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下列对

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6. 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

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 D.法国和英国

7.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8.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

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

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

这种现象表明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9.“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

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

两院共同行使之?,“凡r-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11.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申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

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

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巴黎公社的机关报《(佘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

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

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

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

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

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生产能源的相对集中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14."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

日用品涨了11倍。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

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15 在 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速15%-20%0 1935

年,苏联丛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笔财.西嘣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

予苏联的—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口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16.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

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

响。一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民主制度遭破坏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 D.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17.美国人蛤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

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

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之一。以上活动发生

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18.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

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

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

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19.“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

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⑧④

20.19 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咯”,规定经

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

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1.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

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

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22.关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

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

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23.有学者认为:“东德剧变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

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失调)时,试图通过国

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造成剧变。东德剧变的根本原因

在于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该学者的观点

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否定了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东德剧变

24.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

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自由引导人民》 D.《格尔尼卡》

第Ⅱ卷(共52分)

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

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

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

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

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

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一一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

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

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

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

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一一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

级和经济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

目中变化的原因。(6分)

26.(16分)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

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

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

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

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

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

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

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

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

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荪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

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

一致意见。

一一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

进程的?(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

现的两大原则。(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

明理由。(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

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

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

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

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

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

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

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

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

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

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一一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 -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

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

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一体化进程复兴。

1959年,英国倡导并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3年、欧洲法院通过判决,确立欧共体条约可直接在成员国适用的原则一一即直接效力

原则。

1964年,欧洲法院通过判决,确立欧共体法律与任何国内法冲突时优于国内法一一即最高

效力原则。

1965年,共同体成员国在布鲁塞尔签订《合并条约》,将原来各自独立的三个共同体加以

合并。1967年,合并后的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一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荚国加入。

1979年,欧洲议会第一次直接选举,并通过驳回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预算以证明其行使权力

的意愿。

材料二第B条联盟确立下列目标: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

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

和持续的进步。

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

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力和利益的保护;

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上的紧密合作关系;

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并以此为基础,按照第N条第2节所确定的程序,考虑本条约所引

入的合作政策和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修改,以确保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

一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节选(199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至7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背景及欧盟的目标。(7分)

2015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A

D

A

A

C

C

C

A

B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D

D

D

C

B

C

A

C

C

D

C



1.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是一样的,都是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因为“郡县制”是典型的地域关系,“分封制”则是典型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属于贵族政治的,所以,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也就打击了贵族政治,所以,二者的共同之处也就是A。

2.B智者学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说明保守派反对智者派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只注重强调人的重要性而忽视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最终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上述题意不符。

3.A 4.D 5.A 6.A 7.C

8.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而材料中的时间是在19世纪早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体系了人的自私自利性,故B项错依据材料的时间19世纪早期可以知道是工业革命以后,人民出现了严重的自私自利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劳动者而非是资本家,故D项错误。C

9.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表明作者主张“自由主义”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积极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观念,答案选C,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10.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以分析出议会有一定的立法权,,二十五岁的公民有选举权说明此时的国王不是纯粹的专制,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不符合史实。

11.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意味着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项修正案是在“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的,所以体现的是保皇派河龚和派之间的妥协,故选B。

12.A 13.C

14.D.A、C 项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直接解读,不是“根本上反映”。B项与事实不符。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

15.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西方国家在30年代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所以,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只能是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故选D。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发展

16.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AB C三项说法错误正好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相反,故答案选D。

17.C新经济政策;对外开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外国资本开办苏联政府暂时无力经营的工厂,一段时间后将由苏联政府收回;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答案选C。

18.B

19.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解读材料信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中“三个世界”的两个划分标准中,第三世界中都看到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第二世界中都出现了中国、日本、欧洲等新兴政治力量,所以①④表述正确。而在第二种划分标准中淡化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②表述错误;在第一种划分中,是按照意识形态来划分的,不是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③表述错误。故选:C

20.A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依据材料“1987年”可知苏联的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有关。A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综上,所以选择A项。

21.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由此可见并不能体现英国的金融霸权,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站在自己的国家利益的角度提出的主张,因此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11月)历史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复习中期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四星级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 历史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