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5年秋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题 (卷面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2、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D.扩大了国家疆域 3、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防止了大臣专权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6、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7、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8、下面图表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l: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l:911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总人口的逐渐增长 C.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大提高 D.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 9、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 B.禁止民营商业 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10、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D.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11、《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 道家???? B.?儒家???? C. 墨家? ??D.法家 12、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高学术目标?????????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13、西方人追求上帝,中国古人追求“理”学,请回答二者的共同点应该是A.都是意在为专制中央集权服务 B.都是意在约束人类无尽的欲望 C.都是意在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都是意在强调除人之外还有神的力量的存在14、《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 ? ? ? ?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 ? ? ?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15、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因有二,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中国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B.宗教使人民丧失了反抗精神 C.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D.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16、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A.直接参政 B.轮番而治 C.集体决策 D.法治原则 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崇尚秩序和平衡 B.量刑程序不统一 C.平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D.受伸缩性的影响 1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 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C. 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 19、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20、有人说意大利是“近代欧洲的儿子中的长子”,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意大利 ①是近代人文主义的发源地 ②是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 ③是代议制民主的诞生地 ④是近代经济因素的出现地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22、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23、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它表明 阶段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1500--1549 7.4 6.7 4.0 1650--1699 9.3 6.2 4.1 1750--1799 10.1 7.0 5.1 1800--1820 11.1 6.2 5.4 A. 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 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C. 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 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24、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其从北意大利发展到荷兰,最后到达英国和美国。其中,从荷兰发展到英国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拓展市场,加快了城市化 B.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改革议会,完善了民主政治 D.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8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 连种制、复种制出现 秦汉时期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铁铧、犁壁 东汉出现一牛耕 …… 隋唐五代 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 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稻麦轮作复种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7、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这一观点。(8分)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5年秋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2=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gkstkCom C D B B C C D A C A DgkstkCom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D D A C C B D A D B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25、(20分)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4分) 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4分) (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2分) “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2分) 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4分) (3)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6、(12分) 建议一: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事业已有较大发展”内容。(4分) 理由: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8分) 建议二: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按“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等不同项进行重组,以专项形式,按时间进行展示。(4分) 理由:以专项形式,分类进行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历史。(8分) 27、(20分) (1) 叙述这一趋势:(①④为必答项,其它酌情给分,答出三点给6分。) 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②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③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④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⑤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分)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或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任意二点4分) (3)评分标准:①观点明确;(2分)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须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回答,每点2分,总分不得超出6分) 第一种:这个观点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仍在继续发展。史实: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上: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古代科技进入了系统总结阶段;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京剧走向成熟。 第二种:这个观点不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已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史实: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济上: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思想文化上:强化思想控制。 第三种: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已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史实:政治上:中国挫败外来势力入侵,捍卫国家主权。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第四种: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危机。 史实:综合第一、二种观点。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