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十月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4小题,每题2分) 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湖北枣阳九连墩战国墓地的主人应为楚国的诸侯或为卿大夫,使用了驾六马的待遇,陕西秦国陵园也使用了驾六马的待遇, 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车马坑。”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体现了礼乐制 B.“陕西秦国陵园使用了驾六马的待遇”,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 C.“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车马坑”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 D.“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车马坑”印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 2.《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分封制的影响 B.宗法制的作用 C.郡县制的意义 D.科举制的作用 3.“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这一典故充分体现了当时政治生活中的哪一特点(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政教合一 C.家国一体 D.教权控制王权 4.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虽其间有些不同,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据材料可知此项政治制度主要作用是( ) A.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B.使中国避免了分裂局面的出现 C.为民国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5.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下之统一政府,又可说为是一士人政府,亦可谓是一贤人政府。”“士人政府”、“ 贤人政府”的含义是 ( ) A、公开选拔贤才进入仕途 B、都是专制政府 C、由“士人”“ 贤人”执政 D、有利于 “士人”“ 贤人”参政 6 关于下列两幅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图1、图2分别反映唐朝和明朝中央官制 B.图1是按运作程序分权、图2是按职能分权 C.我们可以理解为图1宰相是采用首长制的,而图2宰相则是采用委员制的 D.门下省官员经常对朝廷草拟的诏令提出修改意见应发生在图2 7.《资治通鉴》卷192记载:贞观元年十二月唐太宗对群臣说: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人心所见,至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这句话反映出 ( ) A.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B.中书省和门下省可以驳回皇帝做的决策 C.唐太宗非常注意集体的智慧,防止个人专断 D.中书省和门下省是国家行政的实际总汇 8 .“雍正年间,封疆大吏在上任前,皇帝会把他叫到跟前亲自训勉,并交给他一个密匣,上有两道锁,而钥匙则只有皇帝和拿匣子的大臣才有。大臣会不定期地将一些重要情况写成折子,不走正常的渠道,而是用这个匣子直接送给皇帝亲拆御览。”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密折制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性 B.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 C.文字狱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这一措施使封疆大吏处理政务时有章可循 9.天启年间曾入内直房掌文书笔墨的宦官刘若愚对批红的情形做出过描述:“凡每日票本奏下,各秉笔分到直房,即管文书者,打发本管公公,一本一本照阁中原票,用朱笔誊批,事毕奏过,才打发。此系皇祖以来累朝旧制,非止今日一家一人如此也”。又说:“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由此可见 ( ) A.宦官在批红时,不得随意更改。 B.宦官专权 C.内阁有决策权 D.司礼太监牵制内阁 10.《啸亭杂录》(清·昭梿·卷一)记载:世宗(雍正皇帝)万几之暇,罕御声色。偶观杂剧,有演《绣襦》院本《郑儋打子》之剧,曲伎俱佳,上喜赐食。其伶偶问今常州守为谁者(戏中郑儋乃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优伶贱辈,何可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因将其立毙杖下,其严明也若此。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文字狱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B.法律严酷 C.皇权专制 D.雍正皇帝性格多疑,且喜怒无常 11.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作者认为军机处 ( ) A.地位显赫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取代了内阁和六部等部门 12. 据清吴振(木或)《养吉斋丛录》载:自清朝嘉庆以后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作者注)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于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乾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材料主要说明了军机处 ( ) A.有官而无吏 B.办事效率高 C.保密性好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13、“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有关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 B.此材料可用于研究鸦片战争 C.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 D.由材料可知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14.1895年4月1日第四轮谈判时,日本才亮出了三万万两白银的赔款。4月3日,陆奥宗光在致日本驻各国使节的电报中明确说:“作为获得伟大胜利之结果,我方要求之条件决非过高”,4月9日,中方向日方提交了赔款改为一万万两的修正案,与此同时日本人在破译李鸿章电报时看到“倘彼犹不足意,始终坚执……只有罢议而归”一句时感到恐慌,因为日本最害怕的状况就是李鸿章停止谈判归国,引发列强干涉,于是伊藤博文等决定作出让步,据材料推断 ( ) A. 此谈判结果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伊藤博文等决定作出让步”的关键因素是对欧美列强的忌惮 C.此谈判结果反映了日本商品输出的要求 D.“倘彼犹不足意,始终坚执……只有罢议而归”反映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主权的立场 15.“载勋借机在府中建坛。各地义和团到北京后,先在庄亲王载勋府挂号编伍,载勋自己也是头裹红巾,身着短衣。团首有自称关羽的,载勋竟然跪迎,不敢仰视;不久又被任命为京师步军统领,就是九门提督,悬赏捕杀洋人。”有关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对义和团曾实行过招抚政策 B.义和团盲目排外 C.义和团有迷信思想 D. 按《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该惩罚载勋 16. 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则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统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北平 B.当时渡江作战尚未进行 C. 当时七届二中已经召开 D.当时长江以南已经解放 17.据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一文记载,辜鸿铭1900年曾向张之洞提出江南独立计划。辜鸿铭说:我提出江南独立计划,暂作缓冲,……我们好乘机尽快整军备战,并唤起举国人民同仇敌忾,和敌人作长期战斗,保家卫国,北上勤王,争取获得最后胜利。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江南独立计划”的背景是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B.材料中“敌人”指甲午战争中的日军 C.“江南独立计划”的后果是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D.材料中“敌人”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 18 “九月一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迎击沿平绥路西进之敌,拟在大同以东的聚乐堡地区组织大同会战;命令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军在天镇、阳高布防,拒止西进之敌;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集结于大同城东北的聚乐堡地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集结大同以北德胜堡地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军集结于浑源、东井集间;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布防于广灵、平型关、雁门关一带。”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这次会战为民族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 B.这次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这次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 这次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大捷 19“而满蒙权利果真落入我手,则以满蒙为根本,以贸易之假面具风靡支那其余各州。再则以满蒙之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支那之利源。”该材料 ( ) A. 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有关 B.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证据 C.表明日本已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必要性之说明 20.日本第11军于1940年2月25日制定了《会战指导方策》,其会战指导方针是:“首先在白河以南捕捉汉水左岸之敌,接着在宜昌附近彻底消灭该河右岸之敌核心部队。”在次方案指导下中日发生了哪场战役 ( ) A.武汉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1.“在《临时约法》的制订机关南京临时参议院的43名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33人,立宪派仅8人,没有代表最强势政治集团的北洋军阀势力的袁世凯的代表。”这种结构 ( ) A.很难保证约法内容上的先进性 B.很难保证各政治派别对约法的一致认同和遵守 C.保证了《临时约法》能代表国民全体的利益 D.导致《临时约法》的妥协性 22.“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材料中毛泽东的“非正统做法”是指( ) A.进行武装式的军事对抗 B.主张建立城市革命政权 C.发动农民式的土地革命 D.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23.右面是1936年8月20日《大公报》发表的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此报道实际上说明了( ) 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 C.工农红军即将完成军事战略的转移 D.工农红军为了抗日而进军西北地区 24 2010年初齐鲁电视台在全国首播了电视剧《南下》,该剧描绘了华东野战军渡江后,15000名山东籍党政干部随军挺进南下的传奇感人故事。此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 ) A.中共在新的解放区进行土地革命 B.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4分,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 25. (14分)中国选官制经历了一个越来越公平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 ——《礼记》 材料二 汉王朝首先创立了察举制度。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探究》 材料三 这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它规定在地方州郡分别设立大小中正,负责以九个等级品评本地区的士人,作为授官的依据,并对已评定的品级定期予以升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探究》 材料四 隋唐之间发生了祸及天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在战争中士族主度和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逐渐兴起,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 两宋时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以及宋之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都无一例外地延用了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极盛,完全臻于成熟,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是其成熟的重要标志。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叙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探究》 (1)结合材料分析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3)比较材料三反映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二反映的选官制的相同点。(2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实行科举制的原因和影响。(6分) 26 (10分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据百度百科《礼乐制》整理 材料二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曾经被皇帝召见,不解下腰间的佩刀,向东走上阁门,走出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由于监门校尉没有觉察,其罪行该当死,无忌失误地带刀进入,判刑两年,罚铜二十斤。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大理少卿戴胄反驳道:“校尉没有察觉,无忌带刀进入,同样是失误,臣子位于极度尊贵的地位,不可以称之为是失误,按照律法上说的:‘供给皇上汤药,饮食,舟船,失误不按照法规的人,都应当死。’皇上如果要将功折罪,从轻处理,这便不是司法部门所能够决定的;如果应当按照律法,罚款铜不符合法理。”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要变动法律呢?”让臣子们更改命令订立议案。德彝坚持他原来的想法,太宗即将跟从他的建议,胄又驳斥道:“校尉因为无忌的缘故以招致罪害,按照法律当从轻处理,如果讨论他的过失和错误,则是为了感情的缘故,然而生死差距巨大,(所以)我才敢于顽固地请求。”太宗于是免了校尉的死罪。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杨涟在天启时任左副都御史,他在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上疏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于是一大批人跟着上疏弹劾魏忠贤。当时是许显纯掌北镇抚司理刑,先是锦衣卫有汪文言之狱,诏杖汪文言,革为民。这个案子已了结,为了锻炼成狱,是年十二月,复逮汪文言,目的是让他攀诬杨涟、左光斗等受熊廷弼贿,由汪文言证其词。于是由许显纯勘问汪文言,辞连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明史·涟传》言其事云:“许显纯严鞫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仰天大呼曰:‘世岂有贪赃杨大洪哉!’至死不承。大洪者,涟别字也。显纯乃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遂逮涟。士民数万人拥道攀号,所历村市,悉焚香建醮,祈佑涟生还。比下诏狱,显纯酷法拷讯,体无完肤。其年七月遂于夜中毙之,年五十四。 ——朱永嘉《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三代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秦朝政治制度上的反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哪两种权威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有何不同?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什么?(6分) 2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香凝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 ——《一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材料二 民国初年,孙中山挥毫书写了“改良新剧”四个大字,赠给新剧艺术家黄喃喃,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那时北京剧坛很保守,旦角一律由男的扮演,根本不许女人登台演戏。天津离北京很近,由于它被辟为商埠,受西方文化影响,早在辛亥革命以前,那里就涌现出一批女伶。1912年,著名京剧演员俞振庭借改良新剧的东风,邀请天津女伶赴京献艺,开女伶在北京剧坛公演的先例。随后,一批又一批的女伶进军京城,给北京剧坛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最大影响---社会风俗》 “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于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也叫十六字方针。 —— 百度百科 《驱除鞑虏》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请结合辛亥革命的有关事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 (2)提取材料二反映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信息,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4分) 28. (14分) 9.3阅兵,习近平“三个必胜”响彻世界。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现在已经表明,它能够为种族斗争提供多么巨大的兵力、金钱和精力,所缺乏的只是组织和组织者,过早爆发的义和拳没有给暴力在上述方面以成熟的时间。” ——————参与八国联军侵略的俄国陆军中将苏罗捷科夫 材料二:最可惧者,莫如支那民日就觉醒。 ————《田中奏折》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据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的观点?(2分) (2)结合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4分) (3)评价材料三“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这一观点。(6分)由以上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2分)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仿新课标卷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48小题,每题2分) 1. C.解析:西周时“驾”的规定由天子到庶人呈递减的趋势,反映了政治地位呈递减的趋势,政治地位有严格的等级性,体现了礼乐制,A正确。秦国是诸侯国,应该是“驾五”,却使用了“驾六马的待遇”,所以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B正确。“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车马坑”符合天子驾六的礼乐制规定,是周礼的真正体现,印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C错误,D正确。选C。 2.B .解析:制定丧服的依据有六条:第一条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第二条是根据社会地位的尊卑,第三条是根据异姓女子嫁来以后所取得的名分,第四条是根据本族女子的出嫁与否,第五条是根据死者是成年人与否,材料反映的是制定丧服所体现的血缘作用,这符合宗法制的作用。 3.A解析:材料说明武王伐纣得到了“神灵”的支持,这是典型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思想,A符合题意。“政教合一”、“ 教权控制王权”中“教”是指宗教,而不是“神”。商周时期中国并未出现宗教控制国家政权的局面,B、D不符合史实。C与题干材料所述情形无关。 4.D.解析:据材料:“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选D。A与材料主旨不符;B、C与史实不符,民国民主政治提借鉴的是西方民主政治。 5.A 解析:据所学史实,“士人政府”、“ 贤人政府”是从选官角度讲的,选A;B、C、D均与史实不符。 6.B 解析:据图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图2分别反映唐朝的三省六部和宋朝二府三司,A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按运作程序分权,而宋代二府三司是按职能分权,B正确,选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