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2016届长春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62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29 17:42:3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长春二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2题,共100分,共3页。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2. 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碳素笔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

一、选择题(总计30小题,每小题2分)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2.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统治者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B.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C.东方六国君主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5.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6.《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些说明

A.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B.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7.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这说明 A.雅典当时对外战争比较频繁? B.雅典的商品经济破坏了民主秩序?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8.罗马法学家莫特斯丁称:“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查士丁尼《法学阶梯》中则提到:“婚姻或夫妻关系是男女的结合,它包括不能分开的生活的亲密交往”,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 C.神学思想在罗马社会影响日益式微 B.罗马法追求男女关系的平等 D.罗马法的核心是调整公民人身关系

9.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10.1855年,英国下议院议员查尔斯?伍德写道:“当我(在1825年)初次进入议会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我们的法律变更由个别议员提出,并作为非党派问题靠双方议员的联合行动实行。现在,当某个非党派议员提出一项计划时,并非等于自行提出议案,而只是为了唤起政府的注意。”材料主要表明

A.议会中的党派斗争激烈 B.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干预

C.政府的职权在不断削弱 D.非党派议员的立法权被剥夺

11.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D.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12.“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13.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14.到1900年,90个中国港口处于外国势力的实际控制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范围内寻找皈依者,外国炮舰巡游在中国水域。”据此,列强得到内河航行权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中西交流??? ?B.洋货畅销内陆???? ?C.威胁中国国防??? ?D.教案不断发生

15.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6.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政党政治确立????????????????? 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C.政党政治活跃????????????????? 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

17.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18.“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面前,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20.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

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C.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 D.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21.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这样一段史料:“万一北平被陷,则战与和以及不战不和,与一面交涉一面反抗之国策须郑重考虑。对民众内部之态度,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你认为此段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有可能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23.《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C.“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 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4.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25.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26.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7.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

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

28.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9.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

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0.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总计2小题,每小题2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简要进程:

阶段

演变



萌芽于战国

(1)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2)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



建立于秦朝

(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于西汉

(1)实行刺史制度

(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于隋唐

(1)实行三省六部制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3)调整和健全府兵制



加强于北宋

(1)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立更戍法;建立禁军

(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于元朝

(1)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行省制度



空前强化于明清

(1)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等

(2)清朝前期:设南书房



衰败于晚清

(1)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沦丧

(2)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种力量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及其曲折历程:

阶级(或政党)

探索活动



农民阶级

《资政新篇》主张听取社会舆论,由公众选举官吏。



资产阶级

(1)康梁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但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2)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袁世凯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辟帝制;蒋介石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使共和政体有名无实。



中国共产党

(1)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特点,并对这一时期的探索结果作简要评析。(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 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6分)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6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甘肃省河西部分高中(张掖中学、嘉峪关一中、山丹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