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时长: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2.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 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3.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 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 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4.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宰相制度走向解体 5.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 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 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Z。X。 6.《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7.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 A.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 B.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缓和 8.宋嘉佑年间,王陶曾对仁宗说:“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可否,岂为人主之道哉?”材料反映出 A.宋代把相权分给中枢和枢密使 B.宋代相权有所扩大 C.宋仁宗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D.宋代极力削弱相权 9.元朝统一后,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原著名历史人物,如兴建武成庙于枢密院,以孙子、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等人从祭。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弘扬中原文化传统以维护统治 B.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 C.统一思想以维护皇权专制 D.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10.清代学者储人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11.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12.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13.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的出现 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 B.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C.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14.“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15.西汉盐官有遍及二十八郡国的三十五处,铁官有遍及四十郡国的四十九处。盐铁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王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农所设盐铁官代替。这表明 A.官方垄断盐铁经营 B.政府严管盐铁业 C.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D.冶炼业发展迅速 16. 据《旧唐书·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文帝年号)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由此判断 A。科举制已经正式形成 B.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 C.杜正伦出身世家大族 D.杜正伦可以赢接做官 17.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18.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 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 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 19.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20.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21.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人草不生,义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2.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23.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 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 24.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25.《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26.“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27.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28.“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C.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29.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丈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 A.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 C.手工业和商晶经济的繁荣 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3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右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31.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32.史学家韦尔斯指出:“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罗马法的实质是公民权 B.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C.万民法是公民权的扩展 D.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33.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4.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35.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宗教色彩 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36. 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 of the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37.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 B.责任内阁名存实亡 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 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38.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的权利 B.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39.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指出:“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由此观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主要是 A.国际贸易的发展 B.武力威逼与侵略 C.社会分工的加强 D.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40.“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41.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42.有学者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为批判宗教神学提供了思想武器 B.引领人们对自然界进行理性的认识?? 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43.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由此可以看出 A.工资水平高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优势 B.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C.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工业革命 D.资源丰富成为使用机器的关键 44. 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A.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 B.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 C.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 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45.《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格丽特·贝亚德·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客厅政治’。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 46.《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下列对“纲领过时” 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欧美各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已经取得合法的地位 B.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运行能力增强 D.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与时俱进 47.马丁·路德在德国的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下列各项符合路德新教特征的是 A.圣徒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B.“因行称义” C.人是否得救是由上帝决定的 D.“君权神授” 48.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是出现了“哥伦布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
A B C D 49.某思想家在一本书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位“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所在的国家 A.颁布了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 B.引领了欧洲第一次思想领域解放的潮流 C.引发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的思潮 D.出现了最早的蒸汽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 5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C.美国总统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51.“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52.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53. 1876年3月8日,麦克马洪(1873-1879年任总统)却拒不授命共和派的首领甘必大组阁,而是挑选了年近八旬的杜福尔当内阁总理;后又责成与甘必大有嫌隙的温和共和派茹尔-西蒙组阁,1877年5月16日,为了保障皇朝制而迫使西蒙辞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麦克马洪解职总理的行为已经违反宪法 B.麦克马洪最终承认了共和派的地位 C.当时的法国仍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D.总统权力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54.“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到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人类在荒野里跋涉了332年之后,天使来到了身边,指出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真正道路,找到了实现这个理想的领导者与战斗者。”材料中通往理想社会的“真正道路”和“领导者与战斗者”分别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 B.暴力革命、农民阶级 C.暴力革命、资产阶级 D.暴力革命、无产阶级 55.马克思曾指出,法国工人要担负起民族和阶级的双重任务,“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去为法国的复兴和我们的共同事业即劳动解放的事业而斗争。”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指导了法国 A.资产阶级革命 B.巴黎公社起义 C.里昂工人起义 D.共和制度的建立 56.“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 “这次革命”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57.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5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