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 历史(普通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2.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 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 4.宋代经济的发展被不少西方史家称为“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B.江南市镇的广泛兴起 C.都市中始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5.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 A.严禁商人下海贸易 B.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D.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6.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时代) 弘治(1488~1505年) 嘉靖(1522~1566年) 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7.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8.“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10.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这里的“商业革命”的含义之一是( ) A.生产力猛发展 B.商路转移 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11.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 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 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 中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英国 日本 28.7% 5.2% 3.1% 29.8% 9.5% 2.8%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2.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3.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这样说:“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以下对保罗·肯尼迪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瓦特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手段 ③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模式 ④“一只看不见的手”意寓市场供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1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上 写着:“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即为国家挽回一 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 烟”,由此能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17.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使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取”。面对美国民众的这种心理,罗斯福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开展蓝鹰运动,复兴工业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稳定粮食价格 D.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19.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遭到资本家的坚决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本家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20.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它们( ) A.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均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看似互相矛盾但目的一致 21.右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86年。对其信息解读 准确的是( ) A.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美、日、西欧经济竞争激烈 C.欧盟的建立提升了西欧竞争力 D.日本成为可以抗衡欧美的政治大国 22.上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3.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 24.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5.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 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26.下表体现了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欧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C.苏联与德国作战的军事需要 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 27.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28.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中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29.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30.“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31.某组织的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等。该组织的标志是( ) 3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这样描述:“伦敦居民能够用电话订购他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全世界各种产品,还能用同样方式对世界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和新企业进行投资。”这一现象最终形成根本上得益于( ) A.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国际贸易的发展 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3.(12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2分) (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影响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2分) (3)观察材料三曲线图,指出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简要说明这种趋势的利与弊。(3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2分) 34.(12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2分)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2分) 35.(12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2分)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3分) 历史参考答案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ABCDB DBBDB ACDAC CCDBC DBDCD CCCDB DBCAD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 (1)现象:大量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3分) (2)联系:为满足工业革命和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需要,英国进口商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分)特点: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 (3)积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2分) 消极: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突出。(1分) 37.(10分) (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 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 (2)障碍:列强的侵略。(1分) 原因: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民族工业发展。(3分) (3)主要原因:实行改革开放(1分) (4)启示: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顺应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得满分,2分) 38.(10分)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原因: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或超越了国情等,1分)。新在哪里: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商品、货币、市场等)。(1分) (2)新在哪里:国家干预经济 (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1分)历史影响: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2分) (3)新在哪里:用生产责任制代替了平均主义的人民公社(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现代企业制度代替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制度(或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或效率)。(3分) (4)认识:发展经济,不能超越国情,也不能墨守成规,生产关系应该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