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看来罗马法主要调整( ) A.国际关系 B.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关系 C.市民与政府的关系 D.罗马城邦与帝国新征服地区的关系 2.“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 A.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4.在西方某些国家还保留着一种古代民主制的遗风,如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以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小镇的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这里的“民主制的遗风”指的是( ) A.尊重一定区域内风俗习惯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集体表决决定人员的去留 D.维护小国寡民的城邦利益 5.中俄“海上联合—2012” “海上联合—2013”和“海上联合—2014”三次军演获得成功。其中在“海上联合—2014”的演习中,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实战味道更浓,新型装备更多。这主要体现了( ) A.国家利益推动区域合作 B.中俄两国实现军事联盟 C.大国军事合作国际化 D.中俄结伴不结盟的关系 6.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非关系全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7.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8.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D.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9.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台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 B.中共八大决议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10.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12.“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13.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l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4.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3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首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 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15.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 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②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③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 )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17.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奥巴马历史性地当选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并 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为此,许多非洲裔选民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奥巴马说:“这是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他的当选表明( ) ①自1787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以来,美国的选举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②美国的民权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③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的种族歧视观念正逐步 淡化 ④共和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主张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9.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学思想是( ) A.制定成文法,限制贵族的专横 B.法律应该给罗马公民更强有力的保护 C.实行万民法,使法律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D.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20.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 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21.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22.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 ,(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2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 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5.《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2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我们能发现它们都( ) A.是与本国的封建专制势力长期斗争的成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D.确立了总统制的民主共和政体 27.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 A.智者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28.下表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 ) A.外国列强在此时间段对中国进行了疯狂掠夺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全面的侵略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中国、印度经济仍得到发展 29.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 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31.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难以保持持久威慑力的主要制度原因。 材料二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摘自1926年8用4日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三 我国法学家代表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4)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春秋繁露》 材料三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可知,罗马法主要调整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关系。所以答案选B。 2.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 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可以看出,罗马法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B项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从材料中看不出来;C项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这一说法错误,其标志应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D项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与材料的侧重点不一致。所以答案选A。 3.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得出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的特点,他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但并不是如出一辙,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这一特点是由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并非柏拉图的观点造就的,因此B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反感,但不能说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故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C正确。 4.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等信息说明是集会,集体讨论决策事务,与古代雅典的公民 大会相似。A属于风俗,不是民主政治,C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D属于城邦政治特点。所以答案选B。 5.A 【解析】 试题解析: 中俄联合军演,增进两国政治互信,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两国战略协作水平,加强两军战略互信,深化两军友好务实合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政策,B项“实现”,说法有误;C项中的“合作国际化”说法有误;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所以答案选A。 6.C 【解析】 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图表中时间 1955-1962 年以及表格中与非洲国家建交的数量 在增加,说明是在亚非会议召开以后,开启中非交往分全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会见 印度代表团提出的,主要是发展周边国家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中“普遍支持”说法绝 对;D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分成员国。 所以答案选C。 7.C 【解析】 试题解析: 首先需要注意徐蚌会战是国民党政府对淮海战役的称法。分析材料可以看到马英九反对国共两党发生类似淮海战役的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所以答案选C。 8.A 【解析】 试题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A项。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和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都是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排除 B、C、D三项。 9.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知该文献颁布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此时,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党和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A、B两项都没有涉及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可排除。十一届三中召开时,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项与题目中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不符,可排除。《共同纲领》颁布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新中国建设制订了纲领。故C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敌后战场,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充分体现国共合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八路军是主力,故C项错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D项错误。 11.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作用。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决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少争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所以答案选B。 12.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足以说明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人的脑袋里”就是“主观”的意思,对于同一个史料不同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所以答案选D。 13.C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中“共和形式不得修改”“曾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总统”都是为了防止保皇派复辟,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目的,B项是最终目的,D项与宪法确立共和政体矛盾。 14.B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说到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后,“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之后的新一届帝国议会通过了前述草案,这意味着帝国议会受到了首相的制约和限制。所以答案选B。 15.A 【解析】 试题解析: 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仍然是王位世袭制,并没有否定君主专制体制,更谈不上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与华盛顿辞职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华盛顿辞职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淡泊名利,维护美国民主。所以答案选A。 16.D 【解析】 试题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关于众议院名额的分配以及各州人口统计的规定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故答案为D。 17.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实际上可以转换成下列法律或制度哪些包含有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内容,结合史实不难发现①秦汉郡县制和④美国《1787年宪法》均采用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②③两项中并无中央与地方集权还是分权的问题,②强调包含私有财产,③强调限制王权,所以答案选①④。所以答案选B项。 18.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奥巴马当选为美国首任黑人总统说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民权运动取得重大胜利,但奥巴马并非由美国选民直接选举产业而是由各州选举代表团选举产生,而华盛顿则是在1789年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所以①④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C。 19.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的法律。根据所学知识,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法学家,他进一步发展了自然法思想,被誉为“自然法之父”,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属于该贡献。 20.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可知上述电文反对外国列强势力,维护国家主权。而A、C是反映的国内的事情,与题意不符;再结合吴佩孚的身份,与D项所反映的时期不符正确答案为B。 21.B 【解析】 试题解析: 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A明显不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又是专制主义制度;C是错误解读;D虽然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D 【解析】 试题解析: 据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故D项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 23.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对材料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题中材料讲述了左雄对东汉察举制完善的建议,“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令者,正其罪法。”表明”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的理解是正解的。“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表明如有人有异行,不要拘于年齿(通龄),即不要一定达到四十岁以上,“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理解不正确”,“④结合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史实表述不正确,举制要到隋唐才出现。所以答案选A。 24.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可以看出,不论是汉代还是唐代的选官制度都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所以答案选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