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
文件大小 165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2:1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共24题

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的忠孝观念。分封指的是封邦建国,与材料中“忠臣”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君权至上突出君臣等级尊卑,材料“孝子”不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突出了儒家为人臣、为人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于国于家具有道德上的一致性,故C项正确;家庭伦理道德至上,材料“忠臣”不属于家庭伦理,故D项错误。

?

2.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于是集合门客们编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意图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兼容糅合诸子思想 C.保存凸显诸子思想 D.控制思想巩固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题干材料中吕不韦阐述了诸子百家学说的特点,并提出“一则治,异则乱”的观点,即思想统一有利于天下大治,思想多样化易带来动乱,为了把诸子百家学说融为一体,他主持编撰成《吕氏春秋》,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吕不韦强调融合百家思想,而不是控制思想,故D项错误。

?

3.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豪强庄园经济。题干信息“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说明了庄园经济有利于防止农民叛乱,安抚流民,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威胁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的信息,故D项错误。

?

4.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

A.等级观念的淡化 B.人口大量迁徙流动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婚俗。材料中“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指的是经济层面,社会阶层流动频繁体现了经济变化,故C项正确;A 、D两项是思想层面,排除;人口大量迁徙流动则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

?

5.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这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南北分榜录取是科举制录取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性质,故A项错误;南宋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南北分榜录取不能起到协调南北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51名进士全部来自南方,北方无一人,南北的巨大差距必然会引起北方势力的不满,南北分榜录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北方的要求,起到平衡南北势力的作用,故 C项正确;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南北分榜录取对南方来说是不公平的,故D项错误。

?

6.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重文轻武观念是在宋代兴盛,孟子地位的提高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从战国时期开始,民本思想就被儒家所提倡,历代王朝也实行民本思想,这不足以解释孟子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并进行注解写成《四书章句集注》,程朱理学成为南宋的正统思想,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故孟子的地位不断上升,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并未占据正统地位,不是孟子地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

7.《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 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 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570—1644年”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并未废止,故A项错误;“在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以纺织、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美洲大量白银用于购买中国精美的手工业制品,故B项正确;“重商主义”是15至18世纪欧洲奉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中国没有参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

?

8.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读下图,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一次社会基层大暴动,①位于陕西省,不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故A项错误;②位于湖北省,不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故B项错误;③位于上海,不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故C项错误;④位于广西省金田村,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D项符合题意。

?

9.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梁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积极创办学会、学堂、报馆,推动变法活动,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得知,戊戌变法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进行改革的,故B项正确;由材料“取法泰西,实行改革”“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通过变法向西方学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改革的具体措施,故D项错误。

?

10.“官办汉阳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呈部注册,遵照奏定商律办理。”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铁厂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不是清末新政时期,故A项错误。“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所以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三分之一,故B项错误。列强在这一时期并未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并未改变,故C项错误。汉阳铁厂是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缩影,故D项正确。

?

11.“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

A.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

C.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全盘肯定西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不是全面反对传统,故B项错误;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后,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

12.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政权的对峙。材料图表反映出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工人占51%,这是由于中共工作的重心在城市;1928年中共党员构成中农民占76%,这是由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故C项正确。1927年4月,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基本失败,蒋介石开始屠杀共产党员,故 A项错误;B项不是党员变化的原因;D项内容出现在1937年,与材料内容时间上不符合,故D项错误。

?

13.1944年11月7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问,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

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

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 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抗日。分析材料信息可见,1944年11月即抗战后期,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会谈,会谈后认为“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分歧也不是很大”,说明赫尔利对国共合作抗日充满信心,从而反映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主要出于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作战的效率,故选D。A项“开始意识”和B项“统一战线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

14.美国学者弗德德里克·泰维斯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提供了重要参考。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 B.中共中央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C.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D.“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表现在,在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赁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这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故A项正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发生于1949—1956年,而中共的“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展开,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没有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计划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

15.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封锁政策,在“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然而,20世纪5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扩展,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被迫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进行了相关的调整,故C项正确;“二战”后至20世纪70、80年代,亚、非、拉美民族国家逐步实现民族独立,A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洲联合的加强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内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形成挑战,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改革失败,D项错误。

?

16.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 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依据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可知盖尤斯主张皇帝的法治权力来自于人民,否定个人权威,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但不能说明古罗马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故C项错误;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不能以此认为人文主义兴起于古罗马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发展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

17.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

A.否认宗教神学 B.追求高雅精致 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依据材料“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黑死病肆孽后的西欧,社会经济慢慢得到复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改变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题干中历史运动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统治,但没有否定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依据“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早期,追求的还是较本能和自然方面的需求,还没有追求高雅精致,故B项错误;题干中“反动”是指文艺复兴时期人民批判基督教的禁欲苦行,开始追求自己的世俗生活,故C项正确;反对君主专制是启蒙运动的主张,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

18.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的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原则,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就反映了这一作用,故A项正确。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不存在新贵族夺权,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制宪程序,故B项错误;南北方分裂是1861年南北战争的背景,故D项错误。

?

19.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为此,罗斯福政府

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 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救济和复兴,后期是改革;根据“创建新秩序”可知此时已经是罗斯福考虑进入 “改革”阶段。帮助银行恢复信用是前期措施,故A项错误;实施直接救济是前期措施,故B项错误;给农场主低息贷款是前期措施,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符合材料“创建新秩序”,属于“改革”阶段,故D项正确。

?

20.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根据材料“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另外的选择”“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可知作者描述的现象是“不结盟运动”,即不和任何大国结盟。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没有从根本上否定雅尔塔体系,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与材料“另外的选择”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D项错误。

?

21.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苏维埃民主革命的任务,故B项正确;苏俄工业化是1928年开展,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可知农民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故D项错误。

?

22.1944年8月的《布尔什维克》刊物上说:“苏联对战后合作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合作让美国得以推动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使我们能够沿着社会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的道路快步前进。”这表明

A.美苏两国已就战后合作达成一致 B.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抱有期望

C.全球化的统一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D.苏联力图缓和与美国的尖锐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题干信息“苏联对战后合作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合作让美国得以推动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说明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很热情,抱有期望,故B项正确;材料仅是反映苏联单方面的意见,没有涉及美国的态度,无法判定合作达成一致,故A项错误;全球化的统一市场正式开始运作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1944年8月属于二战时期,战争还没有结束,双方矛盾还没有凸显,故D项错误。

?

23.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答案】C

【解析】“with”是“和,跟,随着”的意思,而“of”是“属于……的”的意思,表示一种权属关系。再结合时间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知C符合题意。

?

24.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主义的时候到了。”新联邦主义旨在

A.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 B.树立政府威信,增强影响

C.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 D.缓解社会危机,打击左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新联邦主义。由材料“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主义的时候到了”可知新联邦主义要求减少国家干预,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实现地方自治”,故A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不符。

二、综合题:共3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道德抑制和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人类如果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的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能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人口论》之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中国的人口问题》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指出:中国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的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有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英国有一个学者叫马尔萨斯,他因为担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萨斯人口学说所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政府对其人口论“报以热情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态度,并予以简析。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圈地运动导致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造成人口相对过剩;工厂制度的建立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小生产者破产和工人失业;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改革理论的兴起,英国颁布济贫法。

原因:经济上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资产阶级推卸造成社会灾难的责任,反对社会改良。

(2)基本态度:否定(批判)。简析:孙中山主张中国要增加人口,避免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孙中山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忧虑;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但未认识到民族的延续强盛依靠综合国力,并非建立在人口数量增加这单一标准上(或未能科学、辩证认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人口规划。

第(1)问,第一小问,首先明确时间信息“1798年”,由此可知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工厂制度的建立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失业人口增多,贫富差距扩大;根据材料“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可知英国出现了改革的思潮并颁布了济贫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英国政府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一定的掠夺性。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人要被美国人所同化”可知,孙中山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持反对意见;第二小问,孙中山是革命派,自己所处时代背景又是被列强欺压、国难当头的时期,所以从当时的背景和孙中山个人的革命精神等角度分析即可。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马克思《资本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火车轮船的发明推动英国近代社会确立。

论述:火车、轮船等高效运输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采矿、工业制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世界工厂的世界市场。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火车、轮船运输的发展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历史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2017届高三8月调研考试 历史
·湖北省松滋一中2017届高三9月第一次考试 历史
·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