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课件 -> 高三政治课件 -> 下载
课件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929—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文件大小 89KB
所属分类 高三政治课件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课件
更新时间 2011-7-14 5:45:4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RAR 档案文件(*.rar)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章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

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一)原因:

1.根本原因:

2.主要原因:

3. 直接原因:

4. 导火线(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①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③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使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这一矛盾。

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9年10月下旬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二)概况:

1.首先……,接着……。

2.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3.从金融业开始,波及到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

(三)特点:

1 .范围特别广:①经济范围;

②地域范围。

2 .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年到1933年。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三)特点:

3 .破坏性特别大。

(四)影响:

对各国的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1.对经济影响:

2 .对政局影响:

(1)从局部看:加深了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

②广大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③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2)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更加激化。

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

3.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最严重;

(2)人民对胡佛政府不满,要求改革;

(3)罗斯福以“新政”赢得支持当选总统。

2.目的:摆脱困境,实现复兴。

3.主要措施(经济措施)(1933年起执行):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两大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

②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恢复银行信用,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保证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实现工业复兴

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改善生产环境

减少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核心

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经济措施)

4.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摆脱危机。

5.评价:

(1)性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政策调整(特别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2)积极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局限性: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1)罗斯福任总统时,面临怎样的国内形势?

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人民不满情绪高涨。

(2)用自己的话说出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让美国人民不要害怕,要守纪律,要为发展经济作出牺牲。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原因是什么?

后退是指美国经济衰退。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的。

(4)材料二中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总统所说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是什么?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是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事业制度;

罗斯福总统所说的缺点是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不是最严重的缺点;

最严重的缺点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②德是一战战败国,受巴黎和会制裁,有复仇情绪。

(2)现实原因(条件):

①德国经济脆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所以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②面对经济危机,德国政府软弱无能,无力镇压群众运动稳定政局,垄断资产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府,对纳粹党大力扶植;

③希特勒和纳粹党势力大,对人民进行欺骗宣传并获得广泛支持;还讨好军队,与统治阶级勾结并得到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fascist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2.建立

(1)标志:

(2)影响:

3.内外政策:

(1)对内措施:

①政治上:

1933年,制造……,打击……,进而取缔了……;

1934年,……;

②经济上:

③文化领域:

④民族政策:

⑤军事上:

恐 怖 独 裁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纳粹

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法西斯专政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加紧发展……,实行……;

用……钳制人们的思想;

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

国民经济军事化

思想文化专制

极端民族主义

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备。

扩 军 备 战

(2)对外:

①政策:

②措施(或表现):

1933年,……;

1935年起,……;

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积极扩军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

侵略扩张

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②日本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有不满情绪;

(2)现实原因:

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②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发展,要求建立独裁政权;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2.建立:

(1)准备:

(或经过)

(2)标志: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3)内外政策:

①对内政策:

②对外政策:

(4)影响:

禁止……,限制……;加紧……;

制定了……,积极……。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通过对内暗杀、政变,对外扩张走上法西斯道路:1931年发动……,1936年发动……。

9·18

3.日本法西斯专政特点:

日本法西斯建立不同于德、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象德意那样由法西斯政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自上而下建立军部的独裁统治。

练习:

1.希特勒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

B .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C .原政府软弱无能

D .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B

2.阅读课文37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此材料是什么性质的文件?

是日本法西斯对外扩张的计划。

(2)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

(3)材料中所说的“内外形势”在当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国内形势特点: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军部控制了日本政权;

国外形势特点:德、意、日法西斯积极对外扩张,凡尔赛体系崩溃,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4)日本对“大陆政策”和“南方海洋”政策有何相同之处?

都为了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增强发动战争的综合国力,尽量避免与其化帝国主义发生冲突。

结束

法西斯:古罗马长官权力的标志,是用红带捆绑的榆木或桦木棍棒,上面插着战斧的斧头,象征团结一致,服从一个意志和权力及国家的权威。

后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内),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返回

罗斯福(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返回

国会纵火案

返回

柏林警察残酷对待犹太学生

返回

返回

相关资源: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第五课第一节、二节复习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实践论
·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