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语文 -> 初三上学期 -> 第五单元

21 始得西山宴游记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写与特写相结合的结构文章的方法,通过比照与映衬来写景的方法。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行文中凸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二、本文“始”字作用

  1.题目“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始字:

  (1)点明主题:突出西山景色之“奇”和宴游西山之乐。

  (2)总括全文:引出文中四个始字,步步衬托,层层深入,使读者有深刻的印象。

  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的始字:

  (1)是以永州奇异的山水,通过文势巧妙的转折反衬,突出西山之“怪特”。

  (2)上揭文题,下呼“始指异之”及“游于是乎始”的两个始字。

  3.“始指异之”的始字:

  (1)是以具体情绪的描写,进一步突出西山之“奇特”。

  (2)呼应上文“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并为下文留下伏笔,引出描写西山之怪特处。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中的始字:

  (1)有力的双重衬托,把西山景色之奇、宴游之乐,尽情披露。

  (2)游乐本已“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原本此游已尽,但作者却言:“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游”,再次点明宴游这时才真正开始。

  三、借景抒怀

  借景抒怀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最大特点。与魏晋南北朝“模山范水”的山水游记不同,与明清时期独抒性灵的山水游记也不一样,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在叙事写景中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因子,即喜怒哀乐,但这种喜怒哀乐,又不是关乎儿女情长的琐屑小事,而是人生升降浮沉的大问题。如果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仅停留在这一层,显然也很浅易。更为可贵的是,面对着美好的自然环境,作者能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感化。本文便是作者在人生受挫,理想颠覆之后的慨叹、唏嘘,所以第一段作者集中写了平日闲暇之余纵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形。一日,作者突然发现了西山的奇特,宴饮其中,乐不思蜀。此刻,景与情汇,情与景融,生命好像被洗涤过一样,粉尘抖落,因而,并非崇山峻岭的西山,也生出了磅礴大气,物我两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才是大境界,大气度,大思量。正是这种思想升华在散文中的绽放,成就了山水游记的一代宗师。

  四、比照与映衬

  比照与映衬。文章开篇点名戴罪之身的身份,既定下了悲怆的情感基调,这与后面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的洒脱率性形成对照。美好的自然景物倒影出了黑暗的现实;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游正是为了映衬始得西山的惊喜;万物的渺小,更显西山的“特立”,历现作者心情的超脱。

  五、概写与特写

  文章将概写与特写结合起来,第一段概写遍游永州的情形,第二段特写西山的“特立”。文章还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句式多变,或长短结合,或骈散相杂,或上下钩连。

  六、教学方法建议

  由于文章内容与作者的遭际相关,教师要对写作背景作必要的交代,或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查找背景资料。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生字字音和异读字字音。课上,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诵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把文章读熟。然后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文意,紧扣题眼“始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与景合、物我两忘的境界。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与以前学的《小石潭记》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接下来,再让学生反复读文章,体会写作特点,初步了解山水游记这种文体的写法,还可以与前面学的《三峡》展开比较,了解游记体散文的不同写作风格、继承发展情况。最后让学生归纳文言实词,熟读文章直至成诵。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